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认识成反比例的量》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新冀教版小...

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认识成反比例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2020-03-12 收藏

第三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学科 数学 六 年级 班级

课题 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课型 新授

课时 1 主备人 责任人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认识和判断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

2.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3.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反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学习

重点 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学习

难点 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学习

准备 找一本《安徒生童话》,把四个人看书表格画在小黑板上(图用文字),找一张10元人民币。

程 自 主 实 践 学习要点与学法指导

课前

三分钟

前置小研究 安徒生童话选 亮亮 红红 聪聪 丫丫

每天看的页数 12 15 18 20

需要的天数 15 12 10 9

1.亮亮、红红、聪聪和丫丫各看一本《安徒生童话选》。

2.每天看书的页数与看书天数的乘积就是这本书的页数,你们能总结出一个数量关系式吗?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当书的总页数一定时,每天看的页数和看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习指南:

1.小组交流。建议3分钟

2.全班交流。预计3分钟

描述:当书的总页数一定,每天看的页数和要看的天数有什么变化规律。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每天看书的页数与需要的天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小组交流 面值 5角 2角 5角 1元 5元

张数 100 50

4.老师这有一张10张的人民币,如果要把它换成5角的,能换几张?

5.那要换成2角的,5角的,1元的呢?

6.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都发现了么? 学生说,教师填在表格中。

提出:分析两个例子和数量关系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成反比例的意义,并说明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班级

展示 7.观察这个数量关系式,谁能说一说什么量是一定的?什么量是变化的,怎样变化的?

8.通过看书的事情,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反比例,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成反比利吗?为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9.现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上面的两个例子和数量关系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10.我们认识了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的量,你能举一个生活中反比例的例子吗?先和同学交流一下。 提出成反比例的量具备什么条件。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巩固

拓展 1.让学生自己判断“试一试”中的三组数量。. 交流学生判断的结果,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自主

检测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自己判断,再全班交流,重点关注第3~6题。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并判断。

板书设计

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

钱的面值×张数=10(元)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相对应的积也一定,就说这两种量成反比例,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

教学反思

总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