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2
收藏
第二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2)
学科 年级 班级
课题 用数对确定位置(2) 课型
课时 主备人 责任人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由用语言描述到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
2、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图中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了解平面上点的位置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
重点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由用语言描述到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
学习
难点 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图中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学习
准备 教材示意图课件
学
习
过
程 自 主 实 践 学习要点与学法指导
课前
三分钟 说一说游乐场有什么好玩的,玩过什么,感觉怎么样。
前置小研究 1.仔细观察,大门和各场馆分别在游乐场的什么位置?
2.能不能准确描述各场馆的位置?能不能用数对表示?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小组交流 1.出示方格纸上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方格纸上上节课的方格纸有什么不同
2.0在横线上还是竖线上?观察这个方格图,你还发现了什么?
3.提出“用数对表示超级秋千位置”的要求,学生自己写,然后指名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提出:大门的位置用哪个数对表示? 1.给学生充分的表示不同意见的机会。
2.给学生充分的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3.让学生看一看红红说的话,并判断红红说的对不对。然后指名汇报,重点交流为什么用数对(7,0)表示。
班级
展示 5.教师简单总结用数对表示大门位置的方法,然后提出:儿童乐园的位置用哪个数对表示?让学生回答。
6.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其它场馆的位置。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各场馆的位置。
7.让学生观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格图,讨论:一个场馆的位置能不能用其他数对表示? 通过判断书中同伴说的对不对,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给学生搭一个“梯子”,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总结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空间,获得成功的体验。
巩固
拓展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要求,然后交流。
2.练一练第1题,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变式练习。
3练一练第2题,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4.练一练第3题, 重点说一说每个数对是怎样确定的。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简单说明用数对表示点的意义。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完成第1题,交流后再讨论第2题,形成共识。
自主
检测 1.根据下面的信息填空。
⑴李涛所在的位置是第( )列,第( )排,用数对表示是( )。
⑵小明所在的位置是第( )列,第( )排,用数对表示是( )。
⑶张红所在的位置是第( )列,第( )排,用数对表示是( )。
⑷小军所在的位置是第( )列,第( )排,用数对表示是( )。
⑸王浩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8,1),在方格图上写出姓名。
2.右面方格图中表示出下面各点。
A(2,8) B(7,2) C(5,4) D(9,1)
E(5,5) F(8,6) G(1,7) H(3,4)
板书设计
用数对表示位置
每条竖线和横线都有一个交点,每个交点也可以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方格图中的点与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教学反思
评
概率与统计教案
平行四边形复习导学案
作轴对称图形教案1
等比数列课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1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案1
弧度制教案2
等差数列的性质课件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导学案
等差数列课件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导学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3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教案
三角形的判定教案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5
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7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导学案2
算法的概念课件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案5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案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4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案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2
算法初步与统计课件3
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
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2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随堂检测51
作轴对称图形教案2
三角形的判定教案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