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2
收藏
第二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2)
学科 年级 班级
课题 用数对确定位置(2) 课型
课时 主备人 责任人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由用语言描述到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
2、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图中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了解平面上点的位置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
重点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由用语言描述到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
学习
难点 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图中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学习
准备 教材示意图课件
学
习
过
程 自 主 实 践 学习要点与学法指导
课前
三分钟 说一说游乐场有什么好玩的,玩过什么,感觉怎么样。
前置小研究 1.仔细观察,大门和各场馆分别在游乐场的什么位置?
2.能不能准确描述各场馆的位置?能不能用数对表示?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小组交流 1.出示方格纸上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方格纸上上节课的方格纸有什么不同
2.0在横线上还是竖线上?观察这个方格图,你还发现了什么?
3.提出“用数对表示超级秋千位置”的要求,学生自己写,然后指名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提出:大门的位置用哪个数对表示? 1.给学生充分的表示不同意见的机会。
2.给学生充分的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3.让学生看一看红红说的话,并判断红红说的对不对。然后指名汇报,重点交流为什么用数对(7,0)表示。
班级
展示 5.教师简单总结用数对表示大门位置的方法,然后提出:儿童乐园的位置用哪个数对表示?让学生回答。
6.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其它场馆的位置。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各场馆的位置。
7.让学生观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格图,讨论:一个场馆的位置能不能用其他数对表示? 通过判断书中同伴说的对不对,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给学生搭一个“梯子”,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总结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空间,获得成功的体验。
巩固
拓展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要求,然后交流。
2.练一练第1题,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变式练习。
3练一练第2题,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4.练一练第3题, 重点说一说每个数对是怎样确定的。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简单说明用数对表示点的意义。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完成第1题,交流后再讨论第2题,形成共识。
自主
检测 1.根据下面的信息填空。
⑴李涛所在的位置是第( )列,第( )排,用数对表示是( )。
⑵小明所在的位置是第( )列,第( )排,用数对表示是( )。
⑶张红所在的位置是第( )列,第( )排,用数对表示是( )。
⑷小军所在的位置是第( )列,第( )排,用数对表示是( )。
⑸王浩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8,1),在方格图上写出姓名。
2.右面方格图中表示出下面各点。
A(2,8) B(7,2) C(5,4) D(9,1)
E(5,5) F(8,6) G(1,7) H(3,4)
板书设计
用数对表示位置
每条竖线和横线都有一个交点,每个交点也可以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方格图中的点与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教学反思
评
数学角相关知识讲解
教学中如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
如何抓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
怎样从“学困生”变身为“学优生”?
初中数学百科小知识:圆的基本性质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年数学有理数知识点:多重符号化简方法
初中数学同步百科知识:矩形的定义及性质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乘方的定义
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要领(数学百科知识)
初中数学同步百科知识整理
在线研讨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思考的策略”教研活动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初中数学百科知识:直角三角形的概述
浅谈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2015年初中数学百科小知识:相似三角形的慨念及定理
说说我对教学这知识板块的认识
教学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深化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发展
2015年数学百科小知识:不等式
数学知识(三角形全等的公式)
利用网络资源充分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百科知识:推理与证明
初一数学百科小知识:相似三角形定理
初中数学百科知识:命题
初中数学百科知识: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数学百科知识:有效数字
初二数学百科小知识:等腰梯形的性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