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9
收藏
第10课时纳 税(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4,练习五1~2题。 第(10)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对纳税信息的收集处理,明确纳税的意义,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知道一些常见税种。
2.学生能自主探索出解决应纳税额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纳税的意义,掌握解决应纳税额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纳税的意义和解决应纳税额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1、谈话引同纳税的问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纳税的有关问题。(板书:纳税)
2、同伴交流,学习新知
(1)信息反馈,了解纳税
教师:你收集到哪些有关纳税的知识?
反馈: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纳税信息,了解纳税相关的知识。
(2)教师: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教师参与并指导讨论
(3)教师小结。
教师:纳税是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税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上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板书:税率
(4)教师:什么是税率?板书:应纳税额
介绍所收集到的纳税的知识
小组讨论、自主探索。
说说什么是税率
探究新知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出示例4情景图。
教师:从情景图中你收集到什么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同学们在分析信息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指导看书第19页并小结
教师:正确解决有关纳税问题,关键在于理解税率即百分率。与前面所学的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完全相同,从税率中找准单位“1”。
(1)独立分析信息。
(2)质疑
(3)解决问题(一名学生板演)
(4)反馈、评讲、交流。
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21页第1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评讲。
2.教科书第21页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评讲 独立解答,集体评议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解决有关纳税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税率,与前面所学的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完全相同,从税率的概念中去找准单位“1”。
数学脑筋急转弯:几个子女
数学脑筋急转弯:切西瓜
数学脑筋急转弯:过桥
数学脑筋急转弯:宴会握手
数学脑筋急转弯:谁亏了
数学脑筋急转弯:富豪的东西
数学脑筋急转弯:什么蛋不能吃
数学脑筋急转弯:超人俯地挺身
数学脑筋急转弯:地球与太阳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衬衫
数学脑筋急转弯:吹蜡烛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熨烫衣服
数学脑筋急转弯:舔冰棒
数学脑筋急转弯:汤姆过生日
数学脑筋急转弯:放大镜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数学脑筋急转弯:四减一等于五
数学脑筋急转弯:学生排队
数学脑筋急转弯:渡船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水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洪水淹桥
数学脑筋急转弯:5比0大和0比2大
数学脑筋急转弯:小朋友游泳
数学脑筋急转弯:倒拔垂杨柳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裁缝剪呢料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数
数学脑筋急转弯:太阳转动
数学脑筋急转弯:组合数字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成语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