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9
收藏
第10课时纳 税(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4,练习五1~2题。 第(10)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对纳税信息的收集处理,明确纳税的意义,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知道一些常见税种。
2.学生能自主探索出解决应纳税额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纳税的意义,掌握解决应纳税额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纳税的意义和解决应纳税额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1、谈话引同纳税的问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纳税的有关问题。(板书:纳税)
2、同伴交流,学习新知
(1)信息反馈,了解纳税
教师:你收集到哪些有关纳税的知识?
反馈: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纳税信息,了解纳税相关的知识。
(2)教师: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教师参与并指导讨论
(3)教师小结。
教师:纳税是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税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上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板书:税率
(4)教师:什么是税率?板书:应纳税额
介绍所收集到的纳税的知识
小组讨论、自主探索。
说说什么是税率
探究新知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出示例4情景图。
教师:从情景图中你收集到什么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同学们在分析信息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指导看书第19页并小结
教师:正确解决有关纳税问题,关键在于理解税率即百分率。与前面所学的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完全相同,从税率中找准单位“1”。
(1)独立分析信息。
(2)质疑
(3)解决问题(一名学生板演)
(4)反馈、评讲、交流。
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21页第1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评讲。
2.教科书第21页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评讲 独立解答,集体评议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解决有关纳税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税率,与前面所学的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完全相同,从税率的概念中去找准单位“1”。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倍的认识》6PPT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解决问题》FLASH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5的乘法口诀》1PPT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分一分》PPT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倍的认识》1PPT课件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flash课件之四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用乘法口诀求商》PPT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9的乘法口诀》PPT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除法的练习》FLASH课件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flash课件之五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倍的认识》7PPT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解决问题》1FLASH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角的认识》1FLASH课件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平均分》flash课件之二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平均分》PPT课件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flash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认识乘法》FLASH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乘法的初步认识》3FLASH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认识厘米》1PPT课件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flash课件之一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flash课件之三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flash课件之三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4的乘法口诀的认识》PPT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5的乘法口诀》PPT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分一分》3PPT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8的乘法口诀》1PPT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乘法的初步认识》4PPT课件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flash课件之四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倍的认识》PPT课件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解决问题》3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