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9
收藏
第10课时纳 税(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4,练习五1~2题。 第(10)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对纳税信息的收集处理,明确纳税的意义,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知道一些常见税种。
2.学生能自主探索出解决应纳税额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纳税的意义,掌握解决应纳税额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纳税的意义和解决应纳税额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1、谈话引同纳税的问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纳税的有关问题。(板书:纳税)
2、同伴交流,学习新知
(1)信息反馈,了解纳税
教师:你收集到哪些有关纳税的知识?
反馈: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纳税信息,了解纳税相关的知识。
(2)教师: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教师参与并指导讨论
(3)教师小结。
教师:纳税是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税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上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板书:税率
(4)教师:什么是税率?板书:应纳税额
介绍所收集到的纳税的知识
小组讨论、自主探索。
说说什么是税率
探究新知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出示例4情景图。
教师:从情景图中你收集到什么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同学们在分析信息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指导看书第19页并小结
教师:正确解决有关纳税问题,关键在于理解税率即百分率。与前面所学的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完全相同,从税率中找准单位“1”。
(1)独立分析信息。
(2)质疑
(3)解决问题(一名学生板演)
(4)反馈、评讲、交流。
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21页第1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评讲。
2.教科书第21页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评讲 独立解答,集体评议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解决有关纳税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税率,与前面所学的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完全相同,从税率的概念中去找准单位“1”。
高三数学教案: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精编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备考知识点
2016高考数学导数应用题型解题技巧总结
初中必学数学公式
幽默数学笑话八则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考点算法与复数专项复习
高考数学复习的三点建议:高效率地做题
2016高中数学诱导公式全集总结
数学典故牛顿问题
2016初中中考数学基本考点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函数的单调性复习教案
高一数学解题技巧口诀:平面解析几何
2016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立体几何题型解题技巧
专家指导:高三数学答题主要依据五思想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概率统计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函数的定义域复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解读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要紧抓函数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数列的通项公式复习教案
如何学好数学的心得体会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初中数学试卷大解析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核心考点算法初步复习教案
2016高考数学复习方法总结:玩转三角函数
小学数学试卷详细分析
新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复数核心考点复习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的重点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概率统计复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