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1)》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新西师大版...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1)》教案教学设计

2020-03-08 收藏

第1课时比例(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1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一1,2题。 第( 1 )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扑克、圆规、测量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准备 (1)一辆汽车4时行160 km,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3∶1.536∶184.5∶2.710∶6

教师:4.5∶2.7和10∶6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比相等。)这两个比你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 口答

复习引出新知。

合作探究 1.揭示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探究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

 教师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比在黑板上板书。

  板书:3∶2=9∶6,6∶2=9∶3……3∶2=9∶6,6∶2=9∶3……

  教师:这些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

  教师: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第41页的课堂活动。

 3.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师: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看看书就明白了。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初步发现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后,教师提醒学生:是不是每个比例都有这个规律,多找几个比例试一试,如果把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它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师:你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这个规律吗?

指导学生归纳后,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且告诉学生,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观察表,写出几个有意义的比,并求出比值。

观察所写的比,哪些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试着归纳比例的意义

生说出“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再判断2∶5和80∶200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看书后汇报。

分别找出3∶2=9∶6和62=93的内项和外项。

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看又可以发现什么?

试着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一下,0.4∶25能否和1.2∶75组成比例?为什么?

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比例。

弄清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组织学生探讨比例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明白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学习中的运用。

巩固练习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3、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2,3,4和6    讨论后汇报

加深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后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 帮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

   要求:第(1)小题用比的意义来判断,第(2)小题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第(3),(4)小题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2题。 通过作业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