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研文章 提高数学家庭作业的有效性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老师教研文章 提高数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老师教研文...

老师教研文章 提高数学家庭作业的有效性

2020-03-03 收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作为“课堂教学延伸和补充”的家庭作业,还是追求“重负高质”,仍然延续着教师布置作业,学生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的传统,使布置的数学家庭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高度统一。可实际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一样,结果是优等生们要为那些早已熟练掌握的内容而苦苦练习,重复训练;而后进生们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完成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作业。这样“一刀切”的作业,不符合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的理念,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很多数学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除了上课就是作业批改、订正与辅导,没能安下心来认真钻研教材,好好备课,以至于形成了恶性循环。

一、精心设计家庭作业

在实施“轻负优质”的今天,作业设计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教师设计家庭作业时先通过调查分析等手段,潜心设计适时、适量、适度的练习,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设计新型的作业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一个最活跃的因素,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消磨智慧的“苦役”。我们布置的作业要从“写”的传统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

(1)动手型作业:学生通过制作、描绘、记录等形式,将所学的知识蕴涵在动手操作中。如教学了《有趣的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图形绘制一些美丽的图案,让学生边学边玩,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在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让学生动手分别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它们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观察型作业:我们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学生通过用眼观察,超越课本,拓宽知识的来源,给家庭作业注入新的活力。

(3)问题型作业:对于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向同伴提问、向比自己年长的孩子提问、还可以向老师、家长提问,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

(4)应用型作业:教师应树立大教育观,努力打破家庭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各种实践性、体验性的活动。例如: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之后,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存在银行的压岁钱,到期时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在完成这类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

(5)表达型作业:教师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如:教学了《认识人民币》之后,让学生汇报你昨天去商场了解了哪些商品的价钱,也可以让学生说说20元钱可以购买哪些物品?加深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整合型作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学生学习的数学课程已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在有些知识点上可以实现学科的整合。家庭作业设计时,教师把数学作业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知识的构建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如:学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之后,结合美术课学习的透视的知识,请每一个学生完成一个比较规范的长方体的三维视图,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因人分层设计作业

根据对应性、适宜性的原则,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前应精选习题,针对学生不同的掌握情况,不同的基础层次将作业细分类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家庭作业的类别,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让他们有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与探索。我们鼓励学生在圆满完成适合自身难度的家庭作业之后,可以尝试、挑战完成高一个等级的作业。而数学成绩一直不错的学生,如果他对某类问题掌握得不太好,那么他在那次的练习中只能选择适合他的A类或B类练习了。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每个学生都做属于他自己并最适合他自己的作业,促进了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真正做到“轻负优质”。

二、关注家庭作业的过程

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的学习活动。课堂作业因为有老师督促检查,学生一般还比较认真,而在家庭作业中常常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结合学生课内外的表现,作业的书写、正确率等,适时采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明白做作业并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让他们养成自觉、严谨的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新课程的数学作业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机械模仿,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教师平时应设计适合学生自身水平并与他的生活环境贴近的数学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家庭作业,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伴合作完成,还可以与家长合作完成。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价值的过程,关注他们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的过程。这样的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体验着苦恼和辛劳、幸福和快乐。

三、改进家庭作业的评价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一边笔批,一边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语评。例如:对作业做得又好又快的学生,老师可以说:“你很认真!”“你真快!”抑或是一个简单的“好!”也胜过我们习惯的无言的“☆”;对中等生,老师就可以鼓励说:“如果你速度再加快一点,字写得更好点,就太棒了!”对后20%的学生,老师可以边摸摸他的头,一边激励说:“嘿,不错,有进步!”“把这道题改正了,就真的是一个进步大的学生了。”“教师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试问:有什么书面评语能胜过老师面对面的亲切语言亲切的爱抚?!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潜能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老师的爱,从而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让学生批阅自己或同伴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自主,给学生一些机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其充分展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还可采用传统的批改方式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教学达到目标。教师还可通过在作业中写鼓励性的评语改进传统的评价方式,增加人文性,使学生感悟到老师对他的关爱。选择好的作业批改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学生的潜力,让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负担中解脱出来,减少作业批改的时间却提高了作业批改的效率,使教师有足够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从事更有效的教学研究工作。

教师在评价家庭作业时,还应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应看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每次作业批改时,把学生最容易错的题、错误率高的题摘记下来,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寻找问题的症结,同时建立诊治题库,把错误题集转化为较为准确的教学信息,促使教师全面调控自己的教学。学生则把平时作业及练习册、单元练习中做错的典型性错误找出来,把错误的习题从作业本或练习纸上“剪切”、“粘贴”并进行“编辑”,让学生在整理的同时认真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反省自己学习数学的历程,促进学生主动反思,完善认知,使错误题集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宝库。

“轻负优质”下的家庭作业,让我们的学生少一些无效的重复,多了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我们的教师少一些“培优补差”的苦恼,多了一些享受教学成功的乐趣。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