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1
收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120页例2和第121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的第5~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地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且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老师的盒子里有5个球,从中摸出1个球,如果摸到的球是红色就可获得奖品。你希望里面的球是些什么颜色,为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装些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刚才的活动涉及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可能性。
板书课题:概率复习。
二、回顾整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1)教师: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你还记得哪些?请在小组内交流。
(2)请学生汇报,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的,还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三、教学例2
1.复习体会简单事件发生的三种可能性
教师出示一副扑克,当众从中取走J,Q,K和大小王。
教师:现在从中任抽一张,请你判断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抽到的牌上的数比11小。
学生:一定发生,因为剩下的所有扑克点数都比11小。
(2)抽到的牌是黑桃Q。
学生:不可能发生,因为所有的Q都被拿走了。
(3)抽到的牌是方块2。
学生:有可能发生,因为方块2还在老师手中。
2.复习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少种
教师:从老师手中的扑克中任意抽取一张,会有哪些可能的结果呢?
教师:按照花色分有黑桃、红桃、方块和梅花四种可能性。
教师:按照数字分有1到10共十种可能性。
3.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师:抽到各种牌的可能性究竟是多少呢?请大家独立完成第120页算一算的5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全班交流。
学生: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因为一共只有四种花色的扑克;还可以这样理解,一共有40张扑克,其中有10张黑桃,所有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
学生: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因为按照数字分只有1到10这10种可能,5占其中的一种,所以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也可以这样理解,40张扑克中有4张5,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
学生: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因为在40张扑克中只有1张梅花A。
学生:抽到A和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不一样大,因为抽到A的可能性是110,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
学生:在40张牌中任意抽1张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在10张黑桃中任意抽1张抽到5的可能性也是110。
四、完成课堂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1到20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分别是哪些?
(2)集体交流。
学生:摸到奇数的可能性是12,摸到偶数的可能性是12,摸到质数的可能性是25,摸到合数的可能性是1120。
五、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需注意的地方?
六、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5,6,7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分苹果
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二)》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一数与乘法》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第一学时
加法 教学设计资料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铅笔有多长
二年级数学上册对称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铅笔有多长3
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知识点归纳
8、7、6加几 教学设计资料
一年级下册《我和小树一起长》知识点归纳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资料
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加减法(一)》知识点归纳
用数学 教学设计资料
二年级上册整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走进乡村
数一数 教学设计资料
二年级数学期中试卷考试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铅笔有多长2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资料
一年级下册《观察与测量》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铅笔有多长4
比长短、高矮 教学设计资料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
9加几 教学设计资料
一年级下册《购物》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小熊购物》教学片段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