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7.7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新苏教版小...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7.7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教学设计

2020-02-15 收藏

统计与可能性。(教材第101~106页)

1. 回顾所学的统计知识,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统计的重要性。

2.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并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

3. 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渗透统计意识的教育。

重点: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

难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并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

课件。

师:同学们,统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先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再做出决定。例如,学校为了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要收集学生身高、体重等数据。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今天我们就针对“统计与可能性”进行整理和复习。

1. 教学统计。

师: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生1:可以通过调查、测量、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数据。

生2:可以分类整理,可以分段整理,也可以按顺序排一排。

师: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可能会说:

·可以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描述数据,再进行分析。

·可以看数据的分布情况,也可以找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可以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师:我们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当我们需要形象直观地表示数量多少时,就应该选用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当我们不仅要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多少,而且还要直观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时,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部分数据所占的百分比。当我们需要直观表示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选用扇形统计图。

2. 教学可能性。

师:你是怎样理解可能性的?举例说说什么情况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什么情况下不相等。先跟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小结:可能性就是事件发生概率的大小。在我们生活中,投掷硬币,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口袋里两种颜色的球个数不等时,摸出一个球,摸到两种球的可能性是不等的。

【设计意图:复习课,不是对所学知识再进行简单的罗列和机械地重复,而是在重温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脉络和结构进一步归纳概括,达到熟练、透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认识上有一个大的提升,从而达到从知识到能力的一个飞跃】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图

   统计量

A类

春节期间,同学们都要收到不少压岁钱,他们先对同学们的压岁钱想怎么用进行了调查统计。下面是对采访结果的统计:

项目 存银行 买学习资料 买玩具 买零食 其他

百分比 30 40 10 5 15

  (1)从上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如果买学习资料的同学一共用去了3600元,那么存入银行的钱数是多少呢?

(3)你觉得哪种统计图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同学们压岁钱的使用情况?请你把它绘制出来。

(4)压岁钱该怎么花?说说你的想法。

(考查知识点:统计与可能性;能力要求: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看图按要求作答:

育红小学六年级期中测试成绩统计图

(1)如果从及格率的角度看哪个班的成绩比较好?

(2)如果80分及80分以上为优秀,这个年级总体的优秀率是多少?

(考查知识点:统计与可能性;能力要求: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从表中可以了解到想用压岁钱买学习资料的同学最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0%。打算用压岁钱买零食的同学较少,只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答案不唯一)

(2)3600÷40%×30%=2700(元)

答:存入银行的钱数是2700元。

(3)我觉得选用扇形统计图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同学们压岁钱的使用情况及各类所占的百分比。

(4)压岁钱除了买学习资料外,还可以给灾区捐款,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献爱心等等,只要用的有价值就好。(答案不唯一)

B类:

(1)一班6+16+14+10+1)÷(6+16+14+10+1+3)×100%=94%

二班8+13+16+12+6)÷(8+13+16+12+6+5)×100%≈91.7%

94%91.7%

答:从及格率的角度看一班的成绩比较好。

(2)(6+16+14+8+13+16)÷(6+16+14+10+1+3+8+13+16+12+6+5)×100%≈66.4%

答:如果80分及80分以上为优秀,这个年级总体的优秀率是66.4%。

教材习题

教材第101~105页“练习与实践”

1. (1)测量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举例子略

2. 20 3 9 7 1

3. (1)每2小时测量一次。

(2)气温最高的是13:00;气温最低的是19:00。

(3)气温上升最快的是9:00到11:00;降得最快的17:00到19:00。

从统计图中,还能了解到很多信息,例如:一共测量了12个小时的气温情况。

4. (1)《故事天地》播音时间最长,估计大约有50分钟。

(2)2小时=120分钟 24÷120=20%

(3)120×15%=18(分)

(4)120×=30(分) 120-18-24-30=48(分)

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画图略。

(4)还能提出的问题不唯一,例如:一年级学生中有龋齿的人数比六年级学生有龋齿的人数多百分之几?

(1-20.4%)-(1-52.5%)=32.1%

7. 102 25 25 24 28

50 12 15 9 14

52 13 10 15 14

获得信息略

8. 略

教材第106页“练习与实践”

1.  

2. (1)摸出球上的数是奇数的可能性大 (2)可能性相等

3. 可能出现9种情况 填表略 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4. 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