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7.1 数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新苏教版小...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7.1 数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2020-02-15 收藏

数的认识。(教材第68~73页)

1.指导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不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指导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课件。

师:同学们,谁能说说小学六年中我们都学过哪些数?

生:我们学过自然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还学过负数。

师:自然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这些是我们学过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数”的范畴都包括哪些内容,明确本节课“数的认识”都包括哪些知识,避免复习的盲目性】

1. 整数和小数。

师:你了解整数和小数的哪些知识?先自己整理,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

·0,1,2,3,4,…是自然数,也是整数。

·-1,-2,-3,…是负数,负数都比0小。

·3×4=12,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师: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几?举例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整数和小数每一数位的计数单位。小结: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十进制计数法。

师:跟小组的同学说说读、写整数和小数要注意什么,怎样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小结:

(1)读数、写数时都是从高位起,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用0占位。

(2)比较整数的大小,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整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数字大的整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比较小数的大小,首先看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的最高位,也就是十分位上的数字,十分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3)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看需要精确位数的下一位,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取近似数。

师: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一个数的倍数呢?

生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生2: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 分数和百分数。

师:你了解分数、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先自己整理,再与同学交流。

生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生2: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整理与反思”下的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小结:

(1)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分数值相当于除法的商。例如:2÷3=。

(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就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都乘10,如0.1=0.10,其实就是=;反之,小数的末尾去掉一个0,就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都除以10,如0.10=0.1,其实就是=。

(3)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可以;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去掉百分号,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分数改写成百分数,先把分数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最简分数。

3. 常见的量。

师: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和克,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常用的时间单位,较大的有年、月、日;较小的有时、分、秒。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年、月、日之间的进率不同,1年=12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师:常用的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常用的人民币单位有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交流,在合作探究中将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数 的 认 识

  数

A类

判断题。(正确的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