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1
收藏
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谢智孟副校长在《“师让学·读思达”实证研究之“主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主问题,就是那些直指学科本质、涵盖教学重难点、具有高水平的、以探究为主的问题”。本节课徐老师设计了三个主问题:“邮政编码有何奥秘”、“身份证号码是如何进行编码的”、“如何科学合理的编学号”。
1.主问题一:邮政编码有何奥秘。
这一主问题意在解决学习目标一:会通过具体的编码了解邮政编码的含义。在这一环节徐老师采用“力合作”的小组合作形式,并对学生提出了以下的学习提示:
(1)观察信封结合收集的有关邮政编码的信息。
(2)思考:邮政编码上的数字有什么含义?
(3)把你的想法与同伴说一说。(时间:3分钟)
观察这个学习提示,我首先发现第一句话是一个病句“观察信封结合收集的有关邮政编码的信息”后面要做什么,直接断掉了,教师设计学习提示时,(1)应该和(2)中的“思考”连起来,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会更简单。
在主问题一的交流汇报中,徐老师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补充,这样的做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还能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主问题二:身份证号是如何进行编码的。
这一主问题意在解决学习目标一:会通过具体的编码了解身份证号的含义。在这一环节徐老师仍然采用“力合作”的小组合作形式,并对学生提出了以下的学习提示:
(1)结合你收集的有关身份证号码的信息,读一读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2)思考:身份证号码有什么含义?
(3)与同桌说一说你了解到的信息。(时间:5分钟)
在本环节徐老师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身份证号码中数字表达的信息与编写规则,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主问题二的一开始,徐老师就直接出示了学习提示,开始小组学习活动。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学生对身份证号码是完全陌生的吗?很显然,并不是。那么这一环节,教师是否需要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去看收集的信息。
身份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学生对身份证号码都有简单的了解,知道身份证上需要体现出生日期、籍贯等等。这一环节完全可以让学生先来说一说自己对身份证号码的了解,遇到不明白的再看一看自己收集的信息,逐步完善自己对身份证号码的认知。
3.主问题三:如何科学合理的编写学号。
主问题三在“尝试编码、实践应用”环节,意在解决学习目标二:会科学合理的编码。徐老师仍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并对学生提出了以下的学习提示:
(1)阅读课本第78页,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填在课本登记表中。
(2)思考:学号中数字有什么含义?
(3)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时间:3分钟)
本环节应该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编写学号至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取舍信息、如何排序,从而找到编写学号的最好方法;像这样应用编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的最佳时机。但本环节徐老师并没有把时间交给学生,而是直接阅读课本,了解学号的编写方法,仿照课本上的形式编写学号,这样的做法会禁锢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周周练2
高二数学上册月考试题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必修五)小测验
高二数学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测试卷
高二数学上期第1次月考试题
高二年级(文科)数学上册期中试题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周练试题
高二数学必修3月考测试题
高二数学(理)下3月月考试卷
高二年级数学九月测试题
高二数学(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题
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中毕业班文科数学综合测试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周周练4
高二数学下学期空间向量检测题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第二次测试
高二数学导数与复数练习
高二数学排列组合及二项式定理检测题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周周练5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周周练1
高二数学概率单元练习
高二数学上学期月考试题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试卷
高三数学(理)第一次模拟试卷
高二年级理科数学九月月考测试题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高二数学上学期练习6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十月份月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