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0
收藏
每当我们准备读一本书的时候,总是设想的特别美好:我准备多久读完,一天读多少页,读完之后准备怎样记录等等。当我们开始读一本书的时候,总是感觉有点吃力,读不进去,枯燥;当我们读的特别投入的时候,总是有种想立马在课堂上实践的冲动;当我们读完一本书的时候,总是觉得意犹未尽,作者再多写点多好。
一本书,只要我们能坚持的读下去,必定有既在意想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收获。最近读了史宁中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这本书结构简洁,通俗易懂。分为三个部分:“问题篇”、“话题篇”和“案例篇”,实际上,就是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叙述方式帮助一线教师提高认识,提高素养。这本书关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像数量及数量关系的本质、公理体系的定义、数学证明和逻辑推理的思维、几何的本质等等,读了以后让人感到很清醒,知道了一些看似很简单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其中却蕴含了深刻的原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案例篇“有20个案例,呈现对核心问题的教学设计。每一个案例,都有详细的教学设计以及对设计的分析,特别的实用,可以在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时参考。
书里面研究的话题都特别实用,我选择里面几个话题分享一下吧。
这本书里面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最小的一位数是什么?是1还是0?似乎碰见的题目要解释为1才能选出答案,但是0难道不算一位数吗?在阅读时我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合理解释。史宁中教授告诉我们在研究数,首先要确定讨论的集合。那么在自然数集合中,最小的一位数是0,但是在正整数中1才是最小的一位数。这个道理在运算中也同样适用,乘法是不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呢?这个问题也是要分情况讨论的,在自然数集合上,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但是在整数集合上就不是了。这使我豁然开朗,在以后关于数与运算的教学中,有了坚定的理论支撑!
关于“估算”,作为老师的疑问是:我们可以精确的计算出结果,还学习估算干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史宁中教授在“问题篇”中的“为什么要学习估算?”中精炼地总结说“精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观能力。”现在的学生每次遇到估算的问题普遍表现都不是很好,我想,这大概就是孩子们的直观能力还需要加强。关于直观这个话题,我原本以为直观是比较虚无缥缈的,大概是孩子天生对数学的感觉,通过阅读,史宁中教授让我的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了,也我在教学实践中指明了方向。
当读完一本好书的时候,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书上的知识,还有更多的思路与灵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启迪和很大的影响。愿我们在未来一直心怀这份激情,坚持做一名勤阅读,多思考,敢质疑的数学教育者!
苏教版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苏教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
苏教版高一数学角的概念的推广1
苏教版高一数学解三角形应用举例2
苏教版高一数学集合2
苏教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4
苏教版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
苏教版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5
苏教版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苏教版高一数学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苏教版高一数学流程图1
苏教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苏教版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8
苏教版高一数学赋值输入和输出语句
苏教版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苏教版高一数学程序框图1
苏教版高一数学集合小结复习1
苏教版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应用
苏教版高一数学集合小结复习2
苏教版高一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
苏教版高一数学流程图4
苏教版高一数学解三角形应用举例1
苏教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
苏教版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
苏教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3
苏教版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1
苏教版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2
苏教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
苏教版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2
苏教版高一数学角的概念的推广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