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1
收藏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填空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30米=( )厘米 15千米=( )厘米 300厘米=( )分米
2.解比例(口述过程)
5/x=1/4 x/60=1/20
二、自主探究:
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一张校舍平面图。
说明:这是学校的平面图,它是按照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画在图纸上的。图里所量出的长度叫图上距离,与图上对应的地面上的长度是实际距离。(再举例说明,并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2.出示例1
让学生算出结果。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解题方法和结果。再让学生说说求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统一单位)提问:从求出的结果来看,你知道这张平面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3.比例尺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经常要用到数学。像上面这样的问题,就通过数学方法,把实际的大小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画了出来。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叫做比例尺)提问:什么是一幅图的比例尺?根据黑板上这句话想一想,比例尺是怎样得到的?(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上面题里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板书:1 :50000)你现在知道比例尺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吗?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说明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l的比,这种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4.线段比例尺。
提问:你知道上面所述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吗,(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00厘米,也就是500米)说明比例尺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提问:谁来说一说这幅线段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三、组织练习
1. 判断下面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1) 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1/400。( )
(2) 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
(3) 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
(4) 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
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小组交流,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什么体会?
2014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导学案:2.3.1等比数列的概念
2015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七单元测试题
2015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题
2015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2014-2015学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
商洛市第四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期中检测试题
2014—2015学年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
2015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九单元测试题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
2015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二)测试题
(人教A版)必修五名师精品:2(人教A版)必修五名师精品:2-3-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二)》教案(含答案)
2015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必修五《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导学案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1
新教材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检测试卷
2015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题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2
新人教A版必修五学案:2.3.2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二)
人教a版必修5学案: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含答案)
2014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导学案:2.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人教a版必修5学案: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含答案)
2015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数学必修五(文)学案: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作业题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计算竞赛题
2014—2015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练习卷
新教材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题三
2015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试卷
新教材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