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2019-12-05 收藏


比例的认识。(教材第16~18页)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认识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讨论、推理、概括、归纳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通过对比和比例的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比例的意义。

课件。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

2.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

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图中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请大家先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个比化简或算出比值,然后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1.比较发现。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图A、B、D中每幅图片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呢?

生1:6∶4、3∶2、12∶8。

生2:6∶4=1.5、3∶2=1.5、12∶8=1.5。

师:说一说图C、E中每幅图片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呢?

生1:3∶8、12∶2

生2:3∶8=、12∶2=6。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生1:12∶6、8∶4。

生2:12∶6=2、8∶4=2。

师:那么再来算一下其他任意两张图片的长与长、宽与宽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同桌进行计算。

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一会)

生1:根据每幅图片的长与宽的比可知比值相等的图片就像,也就是图片A、B、D像。

生2:比值不相等的图片不像,也就是图片C、E不像。

2. 引导探索。

师:我们继续观察上面几幅图片。两幅图片长与宽的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怎样?

生:比值相等,这两个比也就相等。

师: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用等号连接。(板书:6∶4=3∶2或 4∶6=2∶3)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一些比,也用像这样的式子来表示吗?

生1:6∶3 = 4∶2。

生2:3∶6 = 2∶4。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 6∶3=2,4∶2=2,所以6∶3 = 4∶2。

生2:3∶6和2∶4的比值相等,所以3∶6 = 2∶4。

师:你们的理由都很充分,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式子“4∶3=6∶2”你们认为老师想到的式子正确吗?

生:不正确。4∶3和6∶2的比值不相等,不能用等号连接。 (教师对该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

师:上面三个正确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1:都是由两个组成。

生2: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生3:都由四个数组成。

师:像这样的式子有个名字,叫作比例。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比例?

生1:有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叫作比例。

生2:比例是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成。

生3: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写成等式,叫作比例。

师: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给比例下定义的?

生齐读: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板书:比例)

师:你认为这个定义中哪些词比较关键?

生1:两个比。

生2:相等。

3. 自主探索。

师: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吗?(学生看书自学比例各部分名称)

生: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

师:谁能上台来根据上面的比例来讲解一下?

学生说出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6∶4 = 3∶2

师:你看,在6∶4=3∶2这个比例中,内项和外项分别是谁?

生:内项是4、3,外项是6、2。

师:4∶6=2∶3呢?

生:内项是6、2,外项是4、3。

师:你们知道吗,比例除了一般写法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引导学生观察)

如12∶6 = 8∶4,也可写成 =。

师:把12∶6 = 8∶4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后,它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谁?

同桌交流。

生:内项是6、8,外项是12、4。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

生:如果两个比化简后相同或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师:那么谁能说出一个比例?

学生会说出很多个,重点板书有错误的几个,并进行订正。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先写出了比,然后又组成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比和比例它们有什么区别?(小组交流)

生1:不一样。

生2:形式不同。因为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生3:意义不同。因为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4.学以致用。

师:很好!你们说得非常正确。那么,你们知道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

生: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师:既然这样,我们来看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第3个问题)根据蜂蜜和水的配比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写出四个比吗?(同桌两人讨论)

生1:我先来!蜂蜜水A中的蜂蜜与蜂蜜水B中的蜂蜜的比3∶2,蜂蜜水A中的水与蜂蜜水B中的水的比15∶10。

生2:蜂蜜水A中的水与蜂蜜的比10∶2,蜂蜜水B中的水与蜂蜜的比15∶3。

师:那么这四个比它们能分别组成两个比例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生1:能。因为3∶2=1.5,15∶10=1.5,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3∶2=15∶10。

生2:10∶2=5,15∶3=5,比值也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10∶2=15∶3。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蜂蜜水A中的蜂蜜与蜂蜜水B中的蜂蜜的比是3∶2,二者水与水的比是15∶10。

     3∶2=1.5 15∶10=1.5 比值相等

    所以能组成比例3∶2=15∶10。

②蜂蜜水A中的水与蜂蜜的比是10∶2,蜂蜜水B中的水与蜂蜜的比是15∶3。

5.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

生:如果两个比化简后相同或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师:刚才,你们是先求出比值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不是这样想的,可以很快就判断出,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其实秘密就藏在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中,它们两者之间可是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你想揭开这个秘密吗?

那就请你以12∶6=8∶4为例,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个关系!

全班交流。

生1:通过计算,在比例12∶6=8∶4中,两个内项6×8=48与两个外项12×2=48。

生2:我也试了,其他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的积也是相等的,如15∶5=9∶3……

生3:所有的比例都具有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师:下面我们可以采用举例验证的方法进行验证,这可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方法。那现在,咱们就看一下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1题,先写出前面学习的几个比例再验证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学生独立验证)

生1:12∶6=8∶4 6∶4=3∶2 3∶2=15∶10 10∶2=15∶3。

生2:我发现了12×4=6×8,6×2=4×3,3×10=2×15,10×3=2×15。

师:谁还能任意写出几个比例验证一下吗?

生1:15∶12=10∶8,15×8=12×10。

生2:1.5∶0.5=3∶1,1.5×1=0.5×3。

师:根据上面的观察、验证,你们发现了比例的什么规律?

生: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指导学生学习与教材有关内容。

师:大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想法,进一步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掌握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以及验证比例是否正确的方法,大家来总结一下吧。

生1:就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如果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生2:可根据“两个外项的积等不等两个内项的积”进行验证。

比例的认识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6∶4=3∶2

12∶6 = 8∶4可以写成=。

  12∶6=8∶4  6∶4=3∶2  3∶2=15∶10  10∶2=15∶3

  12×4=6×8  6×2=4×3  3×10=2×15  10×3=2×15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A 类

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①6∶10和9∶15  ②20∶5和1∶4

2.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6∶10=9∶15

(考查知识点:比例的意义,明确比例中各部分名称;能力要求:能正确指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熟练地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B 类

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3、4 和 6

(考查知识点:比例的组成;能力要求: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写出比例)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① 6∶10 = 9∶15

2.

B类:

2∶3=4∶6 3∶2=6∶4

教材第17页“练一练”

1.(1)2∶6 3∶9 能组成比例

(2)2∶3 6∶9 能组成比例

2.15∶18=30∶36 ∶=∶

3.10∶1.5=8∶1.2 6∶9=12∶18 

4.(1)能组成比例 3∶210=5∶350

(2)不能组成比例

(3)能组成比例 0.5∶4=6∶48

(4)不能组成比例

5.340∶1=680∶2 680∶2=1020∶3 1020∶3=1360∶4(答案不唯一)

6.(1)边长的比为1∶2,周长的比为1∶2,所以能组成比例。

(2)面积的比为1∶4,不是1∶2,所以不能组比例。

7.9∶1.2=3∶0.4 1.2∶9=0.4∶3 3∶2=b∶a 2∶3=a∶b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