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2
收藏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和要求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操作,初步了解这些几何形体的形状,并把它们的整体形状保留在大脑的记忆里,作为以后识别和辨认的参照;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并能把看到的实物与相应的几何形体联系起来,用几何形体的名称描述实物的形状。
设计理念:
《认识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抢着说)
【过程说明】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 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组合作。)
【过程说明】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时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确定位置》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什么是面积》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猴子的烦恼》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数法》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一) 》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一分(一)》教案教学设计
一路收获,一路反思 ——旁听小学数学青年中心组第四次活动有感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橘子》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吨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笔算加法综合练习》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1)》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练习四》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二》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一》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研课听课随笔 率性而为 其实挫折没有那么可怕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节约》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微研究研讨课感受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和减法》教案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