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1
收藏
图形的认识。(教材第92~93页)
1.总结有关点、线、角、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
2.总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特点,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
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
重点:总结有关点、线、角、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
难点:进一步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它们的具体意义,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各种实物立体图形。
师展示实物立体图形。
师:大家看看老师带来了哪些图形?
生1:有很多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
生2:有很多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物体来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复习有关“点、线、角”的知识。
师:老师带来的图形不完整,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你能补充一下吗?
【设计意图:补充老师的遗漏之处,让学生觉得很有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1:我补充有关点、线的知识。
老师让学生将他画的内容在投影仪上展示,并介绍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生2:我补充的是有关角的内容。
教师让学生将他画的内容在投影仪上展示。师指名让学生说说这些角的特点。
2.体会直角、钝角和锐角,用三角尺来验证。
师叙述完要求后,让学生独立在自己练习本上操作。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师:谁上来做一做?
指名演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路,既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鼓励学生多思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复习有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
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第3题,学生弄清题意后举手回答。
生1:第一个图形是四四方方的,是正方形;第二个图形扁一些,是长方形。
生2:我补充。四四方方是说四条边一样长,扁一些是说长和宽不同。
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
4.复习观察物体。
师让学生看教材第92页第4题。
看懂题意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观察的是我的课桌。我从正上方看是一个大长方形,从侧面看是一个小长方形。
生2:我观察的是魔方,从正面、上面、侧面看,都是正方形。
……
师总结:是的,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1:我们复习了有关图形的知识,简单的有点、线段、直线、射线,复杂的有角、长方形、正方形、球、圆柱等。
生2:我们还从多个角度观察了物体,发现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生3:有关图形的知识都在这节课里。
……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图形的认识
A 类
将下面的立体图形画上红色。
(考查知识点: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能力要求:辨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B 类
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下面的物体,并画出看到的形状。
(考查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力要求: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提示:最后两个图形是立体图形。
B 类:
略
教材第93页“巩固与应用”
1~3.略
4. 长方形
什么是面积1
对称图形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复式统计图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什么是周长1
《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实验版)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浙教版数学第五册全册教案A
“万以内数的认识总复习”教学设计2
小学三年级(实验版)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桌子有多长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参考教案一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实验版)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加减法的估算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平移和旋转1
浙教版数学第五册全册教案D
小学三年级数学总复习(一)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第六单元教案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