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分析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分析

2019-11-13 收藏

ժҪ:随着国家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小学生的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素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技能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提问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现状

(一)课堂提问的层次排列不好

当前的小学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很难成为课堂的主体,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的思维模式在小学阶段还没有得到完善,所以并不把课堂时间花在学生身上,主要是以自己讲课为主,这样一来,也就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课堂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是教学质量却上不去,这是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班级里每位学生的层次不一样,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不同,也就导致了学习基础的差异。当这些学生共处一室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题目,以防止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下降和自信心的减弱。大多数数学课堂教学,题型安排不当,导致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一,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下降,对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的推进。

(二)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好

每位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他们在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不一样,能够面对的难度也是不一样的。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发展探究性题目,只照顾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是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他们个人发展的题型,难易结合,帮助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帮助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加自己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三)课堂提问后学生的思考时间太短

部分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把握程度不高,总是喜欢在最后几分钟让大家进入难题的思考讨论模式,但是大多数学生在这段时间非常容易走神,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基本上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一节课结束,学生无法完成当堂巩固练习的效果,大大减弱了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课堂结束之前,应该充分地把握好时间,使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模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对策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一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很重,教师可以用一些带有幽默的方式进行提问,让课堂变成学生留恋的地方,把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投入其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综合性人才。

(二)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动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老师可以在课前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引出本堂课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促进教学活动更好地进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善于将问题隐藏在情境当中,让学生感觉到问题是无处不在的,进而使学生产生思考、探索的冲动,充分地感受到问题的魅力,并且敢于面对问题。

(三)注重启发式的提问,激发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以便于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教师作为辅导人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各项能力,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重启发作用,灵活运用知识点,以便于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应设置一些较为开放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出一批符合当代发展的综合性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在教授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积极地组织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活动,带领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创新。这个时代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我们要将创新教育无形地渗透进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以便于他们进行更好的自主探究和创造。教师在设计题目时,不能有思维定式,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模式,设计出符合学生更好发展的题目。教师要善于打破这种思维定式,设计多种不同的答案或者条件,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们的探究能力。例如,条件不完善的题目,这种题型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迸发,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发现题目设计中的问题,这不仅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考验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吸收能力。对于答案不唯一的题目,不同的答案代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一题多解便于学生思维的快速运转,学生解出了一题,自然会对其他的答案产生好奇心,从而促进其探究能力的发展,无形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设置实践性问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没有经过实践的教学,终究是纸上谈兵,学生无法更加深刻地了解知识点,也就达不到教师上课所要求的效率,从而影响课程进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中,要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书本知识相结合,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一来,学生才会对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明白自己所学习的东西与生活息息相关,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和爷爷奶奶出去购物的时候,他们可以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帮助爷爷奶奶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这样爷爷奶奶买东西也就会放心很多。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成为可以为社会做出奉献的人。

三、结语

在当代,教育已经不是过去的生搬硬套了,学生也不应该只是学习的机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应该有所改变,知识要合理运用,就必须以一个好的方式传输进学生的脑子里,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师要合理地设计一些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回答,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同时,教师应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题目,让基础不好的学生有话可说,不要让他们丧失对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最终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赵永占.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现状及策略研究[J].黑河教育,2019(02):46-47.

张琦.小学数学新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