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30
收藏
【ժҪ】在高校经济学的办学中,要重视数学的发展,文章从高校经济专业数学教育的现状、关联性、创新发展途径三个角度分析数学教育在高校经济发展中的薄弱之处和改良方法,以促进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对高校学科均衡发展。
【关键词】高校发展;经济学;数学教育
21世纪,国家间国际竞争力的高低越来越体现在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经济学的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各大企业的重视,在经济学专业发展中,如果没有采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经济学也不可能取得显著的成就。因而高校经济学专业教育也要创新新思路,推行新举措,满足高校办学理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1高校经济专业数学教育的现状
为深入探索高校经济专业数学教育的现状,小编深入全国各大高校的贴吧、QQ群,深入访察其对学生数学教育培育现状,惊讶地发现,绝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并不能明确的回答出,数学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大多数学生坦言,从小到大数理化一直是家长学校重视的科目,自己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学习数理化,上了大学,终于可以摆脱这些科目,所以几乎很少花时间去学习,更不用说钻研了。而数理化本身的学术特点是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极强,涉及知识也多是一环扣一环,基础不牢,或者有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很难继续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花时间和精力去静心学习钻研。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数学教育的认识不够到位,对其重要性意义的认识不够明确,忽视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学习。高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氛围普遍不够浓厚,直接导致教师的努力大多做了无用功,其教学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成程度的打击,加之校领导层面重视程度不够高,调查中发现,高校中数学教育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的有机教育体系构建中不尽完善,使全程教育、全员教育、全方位教育未真正落到实处,部分校领导甚至认为只要做好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和人格培养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就算是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而忽视对数学专业的系统性培养,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各大高校对学生数学教育培育的不足。
2高校经济专业发展与数学教育的关联性
数学与经济学有很密切的关联,现代经济学家在考虑和研究问题时认为,单纯依靠文字描述进行推理分析,不能保证对所研究问题前提的规范性及推理逻辑的一致性和严密性,也不能保证其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易证实性和理论体系的严密。反而越来越重视逻辑严谨的理论分析模型和通过计量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的数学思维,这样以数学和数理统计作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就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这就要求每个学习现代经济学和从事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人必须掌握必要的数学和数理统计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微积分知识,系统的微积分知识从极限的定义开始,一直到多重积分都要熟练地掌握其原理和应用;此外重要的是概率论知识,包括非连续的、连续的各种概率模型、各种密度函数、概率函数、贝叶斯先验后验等等,以及数理统计知识,包括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各种统计指标,期望、方差等等的推到和应用、统计模型等等;还有行列式、矩阵、矩阵的应用等线性代数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实变函数、泛函分析、随机过程、博弈论等数学理论知识,以及R语言或者SPSS、SAS等统计分析程序等数学知识。综上所述,高校经济专业发展与数学教育的关联性很强,高校学生要想熟练地掌握和应用经济学知识,在经济学领域有所建树,必须重视数学的学习。同理高校经济学专业要想得以更专业的发展,也要重视数学的教育。
3改良高校经济专业数学教育发展的途径
改良高校经济专业数学教育的途径,要在坚持传统数学教育方法的思路上,进行创造性突破,推行新举措,开展新作为,可以创造性地引入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而学生反而充当主要角色。在这种项目教学法中,主线是项目,引导者是教师,主体是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变知识被动的吸收者为主动的创造者,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在高校经济专业数学教育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可以让传统数学课堂枯燥无味的状态得以改善,让传统数学课堂上学生对知识吸收率、转换率的效力变强,最终使数学课也富有生趣,让教师和学生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分为中吸收知识,创新发展,同时增强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让学生的长远发展得以保障。
4结束语
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关于经济学的假设,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每个经济变量和经济规则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问题,并且按照数学的语言逻辑地推导结论。这样对经济学进行研究才科学可信,能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脉络结构,掌握一定时期的经济学规律,培养出更多经济学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唐海燕.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周德祥.家校合作: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家庭教育,2013(1):21-22.
计量单位和进率练习课
折线统计图(一)
快乐暑假七年级数学答案
百分数的应用(二)
数的读写,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复习分数的其他应用
圆柱、圆锥的复习
2013七年级下册快乐暑假答案
比、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和复习
2013七年级快乐暑假答案
圆锥和圆锥的体积
2013初二下册快乐暑假答案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快乐暑假八年级数学答案
利息的练习课
2013暑假乐园三年级答案
2013数学快乐暑假答案
正比例的意义
2013暑假乐园初二答案
七年级快乐暑假答案
2013暑假乐园七年级答案
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七年级假日乐园快乐暑假答案
2013快乐暑假七年级答案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比例的应用的练习课
统计图
2013暑假乐园八年级答案
2013八年级下册快乐暑假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