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6
收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一、教学内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3. 使学生通过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标法的思想。
4.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
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直角坐标和极坐标思想在小学的初步渗透。在上一轮教材的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遍反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教学难度要大于用数对确定位置。因此,此次修订,根据各方意见,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至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移至本册。
(二)具体编排
在具体编排上,也更加注重体现层次性。教材选择台风移动这一学生相对熟悉的现实素材作为一个大背景,用情境串的形式引出3个例题。
1.例1。
教材以电视播报台风警报作为情境引入,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材直接给出标出台风中心和A市的方位图,让学生利用图示理解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所表示的含义。
确定一个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教材先通过小精灵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东偏南30表示什么意思,这也是本例的重点。使学生看到东偏南30表示的是一条射线上的所有点,如果只有这一条件,还无法判断台风中心的确切位置,由此引出距离。 东偏南30与南偏东60含义完全相同,只是生活中更习惯于选择小于45的角度来描述。图示中用一条线段表示100km,由于学生还没学习比例尺,只要能说出这样的6条线段表示600km就可以了,不必涉及比例尺。
最后小精灵问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与例2进行很自然的情境连接。
2.例2。
本例在学生通过例1了解了方向与距离的含义之后,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某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在方位图上找到该点的位置。延续了例1的情境,情节连贯,随着现实情境的发展,自然地引出数学问题。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阅览室》教案第一课时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过关测试卷(华师版附答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练习题:下册
小学四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复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快乐的小鸭》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课后练习题精选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行程同步检测题
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面积课后练习题:第二学期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方程随堂练习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后检测题:面积单位的换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人教版)
2016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卷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学案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自测练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快乐的小鸭》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认识图形之看谁拼的多》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
2016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复习考试题
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复习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数与运算练习题:沪教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方程课后检测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练习题:正比例和反比例(苏教版)
人教版小学一下数学《认识图形之拼一拼》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016年四年级数学列方程解题课后练习题:下学期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自测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