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6
收藏
今天听了薛老师的《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受益匪浅。本节课的教学整体来说感觉良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薛老师在这堂课中的成功之处是:
1.联系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以猜谜语“一只大鸟真古怪,有翅不飞跑得快,遇到危险藏脑袋,屁股留在沙堆外(打一动物)” 的形式开启本节课,一下子调动的孩子们的兴趣。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2.追问得当,有助于学生知识理解的内化和方法策略的巩固。
在帮助学生理解“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这一信息点,很多学生知道要列乘法算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薛老师马上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生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师:“几倍可以是什么数?”(生答: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薛老师如此跟踪追击,让学生深化理解了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在探究“算的对吗?可以怎样进行验算?”的环节时,在学生小组交流后,呈现不同验算方法,如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用除法进行验算、对着原式再算一遍、用计算器进行验算等等。
有待于改进之处:
1.学生对发言模板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和自然,不能很好的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每个环节之后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小结,例如:在呈现了不同的算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小数乘法有几种验算的方法?这些验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3. 薛老师没有优化出可以书面验算的常用方法交换因数的位置,同时对验算的格式学生有些生疏,教师没有能及时的规范格式。
1.2.1 函数的概念 学案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案3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学案
1.3.1 函数的奇偶性 教案1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案2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2 学案
1.3.1 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 学案
1.3.1 奇偶性导学案普通班用 导学案
1.2.2 映射 导学案1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案2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学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案1
新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一课时课件
1.3.1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学案
新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二课时课件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 学案
1.2.2 函数的表示法 教案1
《1.2.1函数的概念(1)》导学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案3
1.3.1 奇偶性1 导学案
1.3.1 函数的最大(小)值 教案2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导学案含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案3
《1.2.2函数的表示法(3)》导学案
《1.2.1函数的概念(2)》导学案
必修五 第一二三章总结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2)》导学案
1.2.2 映射 导学案2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3 学案
1.2.2 函数的表示法 教案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