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4
收藏
本帖最后由 桂馥兰香 于 2019-8-13 20:25 编辑
1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2、第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1、第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
难点: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求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60
用乘法算:12×5=60
提问:12×5这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提问: 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老师: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法则:分子相加的和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 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1)用加法计算。
(3)提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出示例2。
(3)展示学生的做法,让他们分别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4)归纳总结。
老师:这一道题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解法,观察一下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发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没有变化。
提问: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老师强调: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比较简便,不易出错。
3.练习。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的第1题。
要求学生说清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
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程,在订正时叙述过程,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1题。
要求学生讲清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再直接口算出结果。
加强计算方法的对比,可以请计算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强化“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4)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先在正方形中涂出2个,再算一算涂色部分一共占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四 思维训练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3.×3==
思维训练
教材习题
教材第2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这里变成了分数。因此,教材通过“吃蛋糕”这一情境来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通过分数加法来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约分和分数加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分数加法推导出分数乘整数时只需把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刚学习分数乘法时可能会有时想不到先约分,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还要强调这方面的内容。
课堂设计说明
1.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直观地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教学中突出知识是可以迁移的,沟通加法和乘法间的内在联系。
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虽然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但是计算的方法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即为什么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不变的道理。
京教版七上1.1《生活中的图形》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21.3《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九上19.2《黄金分割》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九上19.1《比例线段》ppt课件之一
京教版七上4.1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ppt课件(二)
北京课改版九上《二次函数的图象》课件
北京课改版九上19.1《比例线段》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九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ppt课件(一)
京教版七上1.1《生活中的图形》word教案1
京教版七上3.4《等式的基本性质》word教案
京教版七上3.6《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水费和出租车计费问题》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22.2《过三点的圆》ppt课件之一
北京课改版九上23.1《求概率的方法》ppt课件
京教版七上4.14《相交线与平行线》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20.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ppt课件(3)
北京课改版九上22.4《圆周角》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九上20.1《二次函数》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九上20.6《反比例函数》ppt复习课件
北京课改版九上20.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ppt课件(1)
北京课改版九上21.1《锐角三角函数》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九上23.2《概率的简单应用》ppt课件
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21.4《解直角三角形》ppt复习课件
京教版七上4.1《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19.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ppt练习课课件
京教版七上1.3《计算工具的发展》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21.5《应用举例》(航海问题)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九上20.5《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ppt课件
京教版七上3.6《列方程解应用问题》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19.4《相似多边形》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