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8
收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材第1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尝试计算、讨论等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3.在运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用退位的方法。
难点:理解“借1当十”。
教具学具
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金牌榜前5名表格)同学们,上节课大家提出很多问题,我们只解决了其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有一个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1: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生2: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
……
【设计意图:暗示学生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上一节课问题的延伸,在解法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以提问的方式开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二 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师:有的同学猜对了,老师很想知道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该怎样列式呢?
生:51-36=
师:同学们,学习加法时,我们通过摆小棒学会了进位加法。今天我们通过摆小棒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有信心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摆一摆,算一算,看看还剩多少根小棒。
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我们交流一下大家操作的方法和算出的结果。
生1:从1根小棒中去掉6根不够,就把1捆小棒与1根小棒合起来是11根,从11根中去掉6根还剩5根小棒;从剩下的4捆小棒中去掉3捆还剩1捆;这样1捆与5根合起来是15根。
生2:先从5捆小棒中去掉3捆,还剩2捆;从1根小棒中去掉6根不够,就把1捆小棒与1根小棒合起来是11根,去掉6根小棒还剩5根;这样最后还剩15根小棒。
生3:先从1捆小棒中去掉6根还剩4根,4根与1根合起来是5根小棒;再从4捆小棒中去掉3捆还剩1捆;这样剩下的5根与1捆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
生4:从5捆小棒中拿出4捆小棒,这样多拿走了4根,再拿回4根小棒,4根与1根合起来就是5根小棒,加上剩下的1捆小棒就是15根。
……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得到“51-36”的结果都是“15”。但是在许多同学的操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过程,你发现了吗?
(都把1捆小棒拆开了,再去减6)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喜欢而且愿意做的事情,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计算减法,能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算术理论】
师:用摆小棒的方法能算出结果,如果不用小棒,直接列竖式来计算你会做吗?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的计算结果?
学生说出算式,并在黑板上板书。
师:个位上的“5”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1:个位上的1减6不够减就从十位借1变成10,10加1是11,11减6就等于5。
生2:个位上的1减6不够减就从十位借1变成10,10减6剩4,4加1就等于5。
师:十位上的“1”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十位上的5减3得2,借走1还剩1。
师:现在老师把大家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写下来,同学们想想计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时,从十位退1再减)
2.教学例3。
师:你能运用刚才总结的注意事项,试着用竖式算一算“50-24”吗?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被减数个位上的0减4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当10,再减4,十位上的5减去被借走的1还剩4,再减减数十位上的2)
【设计意图:学生尝试竖式计算的交流,既是学生体验学习收获的机会,又是互相学习,形成新知的过程】
三 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收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51-36=15(枚)
.
5 1
- 3 6
1 5
个位不够减
向十位借1
借1当十
答:中国比美国多15枚金牌
教学反思
1.借助摆小棒解决计算问题,重要的是为学习退位减法积累活动经验。学生的操作过程是学习退位减法的重要活动经验。通过交流,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通过讨论,使学生个性化的经验变为群体的共识。
2.竖式计算是基本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尝试计算,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在充分操作、交流的活动基础上,自己总结计算方法,既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掌握计算的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判断对错,把错题改正过来。
(考查知识点:用竖式笔算两位数的减法;能力要求:能正确书写竖式,并准确计算两位数的减法)
B类
解决问题我能行!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的减法;能力要求: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两位数的减法)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四个都是错的。
B类:45-36=9(个)
教材习题
第19页“做一做”
28 35 7 75
2017届学习计划:高考数学复习方案
高考数学学习方法:不断回访原题找得分点
2017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三角函数与向量复习专题
高二数学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学习方法:如何变被动为主动
高考数学冲刺辅导
2017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导:熟练掌握模式题通用解法
高二数学必修:单元知识总结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总结:如何让数学取得高分?
高二数学向量公式
广东省2017年高考数学复习备考指导
高二数学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
高考数学复习重点:用好八个技巧 轻松突破120分
高考数学:整理试卷,查漏补缺
高考数学: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专家支招:教你如何做好2017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高二数学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2017高考数学复习:“六先六后”学习方法
高二数学公式总结之三倍角公式
高考数学数学考了145分,提分秘诀就在这里
高考数学考前做“熟题”找感觉
2017高考备考:高考数学总体复习方案
特级教师指导高考数学(一)
2017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全攻略:紧盯函数
2017年高考数学备考方向与策略
高考生数学学习方法3
2017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应注意知识宽度
特级教师指导高考数学(二)
高二数学公式总结之辅助角公式
高二数学不等式和圆锥与曲线的公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