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8
收藏
量一量,比一比
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量一量,比一比。(教材第88、第8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合理选用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2.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些测量物体的策略,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探索新知意识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
难点:选择不同的标准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
课件,每组一把米尺,一个皮尺,2张练习纸和一台身高仪,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厘米或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今天上新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件事情。每组选两名代表,用学生尺(20厘米)量一量教室的长有多少厘米。
(学生累得气喘吁吁,结果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1:因为学生尺太短了,而教室太长了。
生2:用学生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太麻烦了,而且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的,而要测量教室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长度单位家庭里的另一个成员来帮忙,它就是——米。(板书:米)
师: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测量单位。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低年级教学中,一要激发学生兴趣,二要在实践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用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请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以后,发现学过的数学知识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时,就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紧接着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揭示新课】
二 探究新知
1.提供情境,探索“量”的方法。
师:那么多地方都需要量一量,你知道该用什么工具去量吗?你知道哪几种尺,给大家介绍介绍。
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学生尺、米尺、软尺、卷尺……
师:你们看,这些尺虽然长得各不相同,但你能不能在它们身上找到相同的地方?不管用什么尺量,我们都需要先对准尺上的哪一个刻度?
师:今天,这4种尺吵着要来比本领,请同学们做裁判,选出你认为合适的尺量一量教室的长度、讲台的长度、身上某部位的长度等。
根据学生的选择,在操作中讨论,明确这4种尺在测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怎么对准0刻度。
(2)操作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3)读数。
2.认识身上的“尺”。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有刻度的尺,还会选择它们来量物体的长度。有时候,我们没有带这些尺,怎么办呢?
师:我们还有“身上的尺”,你知道你的身上哪些地方有尺吗?
生:食指宽约1厘米,小指长约3厘米,一拃,一步,一庹(tuǒ)等。
师:身上尺的用处可大啦,妈妈给你裁剪裤子时可以用哪把“身上的尺”来量?课桌大概的长可以用哪把“身上的尺”来量?
提供数据并设定问题。
师: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你们能用合适的方式描述这个长度吗?
通过前面活动的测量结果,小朋友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两个小朋友并排站立,宽度大约是30+30=60(厘米)。那么20个小朋友并排站立的宽度大约就是20个30厘米相加,长度大约就是6米,和鳄鱼的身长差不多。
我们测得小朋友一庹的长度,那么几个小朋友可以拉起手来试一试,5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约也是6米。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以小朋友的肩宽为标准,大约20个小朋友并排站的宽度是6米;以小朋友一庹的长度为标准,5个小朋友手拉手大约是6米……
让大家多选几种事物为标准,描述一下鳄鱼的身长。
从下面的表格中再选择一种动物,用不同的方式把动物的身高或身长描述出来。
长颈鹿身高 6米
鸵鸟身高 2米50厘米
企鹅身高 1米30厘米
鲸鱼身长 26米
巨蟒身长 10米
壁虎身长 12厘米
思考:为什么选择的标准不同,所需要的数量也不一样呢?
(选择不同的事物作为标准描述物品的长度,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在测量的时候应该统一测量的单位。测量较长物品的长度或距离用“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物品的长度或距离用“厘米”作单位)
三 小结全课
师:同学们,关于测量的学问,还有很多,我们以后还会学习比厘米还要小或是比米还要大的长度单位,这样就可以进行更多的测量。根据测量的需要,我们以后还会用到更多的测量方法,见识更多的测量工具……(课件播放: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影子测量法、远距离测量法、目测等)
【设计意图:结尾部分对测量方法作了拓展延伸,呈现了以后的学习中将会学到的一些测量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大家对测量的浓厚兴趣】
板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
认识学生尺、米尺、卷尺。
认识身上的“尺”,描述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测量活动:量课桌的长度、量步长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认识长度单位,在活动中加深了对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通过让学生用“身上的尺”来描述其他物体的长度,加深了学生对测量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连一连,看看它们大约有多高。
(考查知识点: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能力要求: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B类
回家测量几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考查知识点: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略
公开课说课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训练题(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新北师大版)
专家经验谈:高一数学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公式: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高一新生篇: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心理辅导:浅谈高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
高考过来人:从71分到142分我的高一数学经验谈
2017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检测卷(新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题(新北师版)
如何学好高一数学 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一语文函数与方程知识点整理
2016-2017学年初中数学教师上学期个人总结
2015年秋高一数学期中考试章节复习要点总结
2016-2017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训练题
高一新生如何听好前几堂数学课
2016-2017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5高一数学知识点:图形周长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题(2017年)
高一数学成功法则:预习好才是真的好
2017中考数学冲刺阶段的建议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
过来人谈经验之2017年高一数学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易错易混考点:不等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计算综合练习题
初二数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2017年中考数学的备考三要点
高一上学期数学月考复习知识点:函数及其表示
2016—2016学年小学数学教师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学生消除数学学习障碍的对策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