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5
收藏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相应时代的潮流,合理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可以在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去。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作用是相当大的,是一种对传统授课形式的创新,能够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等。本文就对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运用信息技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训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训练,在课堂上根据情况随时地检验教学效果,能够有益于小学生更具体地认知所学的知识,尤其是新的知识刚刚教授后,小学生的记忆是有时限的,有些知识可能很快就忘掉了,通过使用信息技术随堂检验,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意识地回顾,巩固了知识。同时,使用信息技术能增加课堂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在观看幻灯片的时候,根据播放的题目自主地回答问题。例如,在辨别图形的时候,数学老师已经将有关图形的知识都教授完毕了,然后就可以运用信息化的幻灯片的播放,让小学生根据播放的图片,抢答辨别各种图形。或者,老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能代表不同图形的物品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展示,让学生辨别,如自行车的车轮是圆形,加上三个横杠就是三角形的形状,很直观地表现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特征。通过信息技术将这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展示出来,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辨认的过程中就能更明确地区分各种图形的不同。分析题目,开展训练,能让各种题目更加形象具体,显现不同的解题方案,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解题的能力,同时更深刻地理解题目和内涵,以及题目的背后命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抽象思维以及想象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有些知识内容不能展开联想。小学数学老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就能让小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的概念有更加具体的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教学中的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学生能直观看到的形象化物体或动作,让他们能更容易理解,形成比较牢靠的知识体系。例如,小学教师在教授中心对称的概念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将各种能展现中心对称的物品,像自行车的轮胎,汽车的轮胎等一些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物品,展现在幻灯片上。为了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轮胎中间象征汽车品牌的标志,引导鼓励学生从汽车的品牌类型展开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车轮的轮毂是不是都是围绕着轮子中心的牌子而排列的,从而引导学生慢慢认识到靠近中心对称的类型的数学图形的概念。或者教师在教授学生轴对称这个概念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一片叶子,之后指引学生,秋天到了,叶子都飘落了,幻灯片就展示叶子飘落的情形。然后教师就可以展示各种各样的叶子,指出莱布尼茨关于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的观念,引发出小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轴对称是很常见的思考等,指引学生更深投入地学习相关轴对称的数学知识。这种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多远互动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交流工具更加丰富,微型、QQ是人们日常用得比较多的交流工具,这些聊天内的软件综合了文字、语音、视频图片以及文件发送的功能。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这些信息技术,多元化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同时,还能打破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时空局限性,方便了学生能随时地请教问题。同时使用这些信息技术软件,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元化互动,学生有问题既可以咨询老师,也可以随时询问同学。如小学教师在教授旋转这个数学知识点的时候,一部分的学生理解这项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然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下又会有其他的课程。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建立交流群,当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时,可以将有疑问的地方通过图片传送到交流群中,教师随时浏览,随时解答问题;或者有些学生知识巩固得很好,可以在交流群中看到问题的时候,帮助不会的学生解答。这种方法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及增强了互动,学生也能更快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通过交流群中反映的问题,在下次的课堂上,可以对知识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不但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还是教学模式地创新。小学教师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中,将其作为教学的手段、方法,进行数学训练,创设教学情境及多元化互动,来帮助教师或者学生解决教学或者学习中的问题,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赵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9(17):102-103.
曾晓.浅谈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84.
刘悦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J].辽宁教育,2018(21):55-56.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九数学广角——集合数学广角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六、2、笔算乘法第7课时解决问题(1)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题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十七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八、1、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几分之几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6课时国土面积(二)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八、3、分数的简单应用第5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2)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六、2、笔算乘法第8课时解决问题(2)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检测作业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九数学广角——集合练习二十三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十总复习第1课时总复习(1)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十总复习第2课时总复习(2)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线的认识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六、2、笔算乘法第4课时笔算乘法(3)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检测作业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四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检测作业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八、1、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几分之一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二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2课时认识更大的数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一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二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5课时解决问题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7课时近似数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十六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四边形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一)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十总复习第3课时总复习(3)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