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1
收藏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
2、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图形学习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记号笔、磁铁、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纸12张。
学生准备:一把剪刀、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纸盒及课本第123页上的图形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我们课前先来欣赏一首古诗好吗?出示古诗,全班齐读。
一、激趣导学
1、出示中秋节商店的图片。
师:瞧,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商店里卖什么的特别多?(月饼)王老师也想买个月饼礼盒送给家里的老人。
(出示)从数学的角度看,漂亮的包装盒是什么形体的?(长方体、正方体)
2、师:它是怎么做出来的?你知道吗?(出示各种展开的盒子)
(出示课题)。
二、探究解决
(一)初步感知正方体展开图
1、学习例题,出示正方体,依次说出相对的面。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剪。
将剪好的展开图放在实物投影上。
问:观察展开图,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左右两个面有点像你头上的哪个部位?(两只耳朵)
2、师:这两只耳朵还可以长在哪儿?
师问:想象一下这两个图形沿虚线折叠能围成正方体吗?怎么想的?(出示不对称的图形。)
出不在同一边了,指名学生上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先确定下面,然后在脑海中想象,依次确定后面、上面、右面、下面、左面、前面。
师小结:今后我们在解决此类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用边想象边标注的方法。(板书:想象、标注)
(二)、深入认识展开图的规律
1、师:刚才的正方体是按规定的棱展开的,你能沿着其他棱把正方体展开吗?请你用自己动手试试。
活动提示:1、沿棱剪开,不能剪散。2、如果你的展开图黑板上没有,请贴上来。
七年级下册用尺规作线段和角(2)
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2)》
七年级下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
七年级下册《7.1轴对称现象》
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二》
七年级下册《整式的乘法(1)》
七年级下册整式的乘法(2)
七年级下册用尺规作线段和角(1)
七年级下册《镜子改变了什么》
七年级下册《摸到红球的概率》
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
七年级下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现象
七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华师大
七年级下册同底数幂的乘法
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2)
七年级下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2)》
七年级下册《整式的加减(2)》
七年级下册《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一》
七年级下册平方差公式(1)
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七年级下册世界新生儿图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特征》
七年级下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与应用-华师版》
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3)
七年级下册《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
七年级下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
七年级下册《近似数和有效数字(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