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1
收藏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19页例12、练一练、练习四第9~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具:课件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请画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上.
学生6人一组,回忆并再次经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2)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可请1~2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上台述说,并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来.
二、探究新知
1、推导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猜猜看,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你们能应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来吗?
要求每个小组将推出来的结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表示出来.
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索、推导.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块的6个面上.这样,就得到一个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数学模型。
(2)展示推导过程
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将他们做好的模型进行展示。
(2)展示推导过程
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将他们做好的模型进行展示.
(3)全班归纳总结: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将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1立方厘米的过程,并在示意图下醒目地写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或写在黑板上)
3.推导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问: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2)学生独立思考.可提示:在脑子里想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再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想想可分割多少个?
(3)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师用课件显示出来(或写在黑板上)。
4.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
(2)引导学生观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并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想好后在书上填空。
2017高考200天倒计时:数学做好课堂笔记提分快
准高考生:如何解析高三数学几何大题?
2017年高考数学答题技巧:排列组合专题攻略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从粒子到宇宙
2017高考下学期学习计划:数学复习总体方案
2017年高考数学怎样备考有质的飞跃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切线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整式与分式
2017年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如何拿下解析几何题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切忌将大量时间放在难题上
2017年高考数考前必做练习题(20套)
2017年高考提分方法:数学三轮复习五大技巧必读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方法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声现象知识归纳
名师指导: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及应考策略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如何正确理解数学概念
2016中考数学高频知识点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整式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经验分享:高考数学答题技巧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力知识归纳
2016中考数学考点大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的应用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力争基本题得高分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物体的运动
2017高考应试必知: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巧答数学
2017年高考数学答题技巧:数学归纳法
2017高考快速提分法:女生学好数学的六大法宝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圆外切四边形知识点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平行定理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因式分解
2017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如何提高解题速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