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三)_教材解析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019年西师大版《跷...
首页>数学教研>教材解析>2019年...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三)

2019-07-30 收藏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跷跷板》的教学设计

新民路小学 索玉霞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比轻重的过程,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比出物体的轻重。

2. 让学生探索比轻重的方法并能准确地用语言叙述谁轻谁重。

二、教材分析

《跷跷板》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轻与重的含义。

难点:比轻重的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学法:探究体验,归纳发现。

五、教学准备:

课件 、 天平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游乐场玩,你们高兴吗?

(出示课本20页主题图)你能说说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吗?

(2)小猴和小熊玩的真开心,你们能学学他们玩耍的样子吗?

(二)探究新知:

(1)从刚才同学们的表演中,你发现了什么?

(2)掂一掂,说一说:

1. 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文具盒和课本,掂一掂,并向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己自行活动,并相互交流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