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0
收藏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
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师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三)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 倍
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
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四)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方法一:
3+2=5 1005=20(平方米) 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
方法二:
3+2=5 100 =60(平方米)100 =40(平方米)
方法三:
100(1+ )=60(平方米) 60 =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
方法四:
100(1+ )=40(平方米) 40 =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
(五)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第二种,思路简捷,计算简便)
1.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
(1)求出总份数
(2)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3)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六)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1.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2.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2016中考数学备考资料总结余弦的性质公式大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自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一模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自测试卷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模拟卷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评测试卷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人教版一年数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商末尾有0的“教学建议”的阅读理解
2016中考数学一模试卷练习整套(附答案)
新北师大版一年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卷
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统考试卷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试题
深度研读数学教材 设计有效数学活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分类填空题练习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试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初探
新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
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加强口算训练,牢掌口算之舵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检测试卷
小学老师谈心理教育在数学学科中的渗透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考试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竞赛试卷
在不同情境中学数学小学老师教育研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三角形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填空选择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专项训练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