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9
收藏
《跷跷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22~2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物体两两间的轻重比较的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2、结合生活经验,在掂一掂等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2、通过等量代换推出两个物体的轻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谁能说一说玩跷跷板的的感受。(生交流)
师:你们总结的真好,今天动物乐园的小动物们开展了一场跷跷板比赛。想去看看吗?
二、授新
1、说一说
出示情境图
师:瞧,第一场是由狮子和老虎两位选手进行比赛,请认真观察这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第二场是由老虎和豹子参加比赛,再请认真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出最轻,最重。
师:诶,这只老虎为什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发生了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说狮子与老虎比(或老虎与豹子比),谁轻谁重呢?(注意语言规范性)
师:你们判断的好极了,那你知道狮子,老虎,豹子,谁最轻,谁最重呢?你是怎么想的?
2、掂一掂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重量是不一样的,我们该怎么判断哪个轻,哪个重呢
(1)课本与本子。
(2)文具盒与铅笔。
2014沛县河口中学七年级数学周练测试题四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测试卷及答案(苏教版)
2014沛县河口中学七年级数学周练测试题二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测试题(苏教版)
2014沛县河口中学七年级数学周练测试题三
初一数学《用字母表示数、一次式和一次式的值》检测题(苏教版)
2014沛县河口中学七年级数学周练测试题一
初一数学《用字母表示数、一次式和一次式的值》检测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除法》同步测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同步练习题(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1(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意义》测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除法》训练题(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测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相反数》同步测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除、乘方运算》测试题(苏教版)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整章测试题1(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意义》检测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同步测试题1(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测试卷(苏教版)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检测题1(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整章测试题1(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除、乘方运算》测试卷(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综合测试卷(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测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测试题(苏教版)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同步练习题(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训练题1(苏教版)
初一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测试题(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意义》检测卷(苏教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