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4
收藏
《2.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
2、通过交流,总结,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
3、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4、使学生能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在分数加减法中,分母相同时,分子相加或相减;
2、在加法中,和的分子和分母相同时,可以写成1;
3、在减法中当被减数为1时,可以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减。
学情分析
简单的分数计算,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要让每位学生都明白其中的算理,那就是真的不简单。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打开PTT,让同学们回答屏幕上的问题,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
(1)4/9里面有()个1/9,5/6里面有()个1/6。
(2)3个()是3/7,5个()是5/9。
(3)()个1/3是2/3,()个1/7是3/7。
(4)5/8里有()个(),4个1/4是()。
(5)1=4/4=()/8=3/()=6/()=()/5。
(二)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好,老师买了个大西瓜,我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那么每份是这西瓜的多少了?
学:八分之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整式(1)
整式的加减(1)
直棱柱复习课
整式的乘法复习课件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
一元一次不等式(2)
因式分解复习课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补充
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
证明1
整数指数幂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2)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整数指数幂4
因式分解(十字相乘)
用勾股定理求几何体中的最短路线长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1)
直角平面坐标系
整数指数幂(1)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灵活运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法
阅读与思考(选学)为什么要证明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