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3
收藏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42页例9、例10和练一练,第45页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用列举的方法求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通过直观图理解两个数的因数及公因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公因数,理解公因数的特征;通过列举探索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合理和多样;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发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加思考和探索活动,感受学习的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
理解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准备
1.直观演示,作好铺垫。
出示边长6厘米和边长5厘米的两个正方形。
提问:观察这两个正方形,哪一个能正好分成边长都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
2.引入新课。
谈话:根据上面我们看到的,如果一个长度是原来边长的因数,就能正好全部分割成小正方形。现在就利用这样的认识,学习与因数有密切联系的新内容,认识新知识,学会新方法。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公因数。
(1)出示例9,了解题意。
启发:观察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宽,哪种纸片能把长方形正好铺满,哪种不能正好铺满?先在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哪种纸片能把长方形正好铺满,哪种不能?你是怎样想的?
结合交流进行演示,引导观察用正方形纸片铺的结果,理解边长6是长方形两边12和18的因数,能正好铺满;(板书:126=2 186=3)边长4是12的因数,但不是18的因数,就不能正好铺满。(板书:124=3 184=4......2)
(2)启发:想一想,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把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为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说一说,并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正好铺满?你是怎样想的? 你发现正方形边长的厘米数符合什么条件,就能把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
(3)引导:现在你发现,哪些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指出:大家发现,1、2、3、6这几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也就是12和18公有的因数,我们称它们是1 2和18的公因数。(板书)
追问:4是1 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不是?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1
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检测试题2
九年级数学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同步练习
九年级数学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同步练习2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考试题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考试题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相似多边形同步练习4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单元检测题
九年级数学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同步练习1
九年级数学图形与证明检测试题1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2
九年级数学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同步练习2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相似多边形同步练习3
九年级数学图形与证明检测试题2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同步练习8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同步练习9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3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4
九年级数学图形与证明检测试题5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同步练习10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同步练习6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检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检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检测试题1
九年级数学点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检测试题1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复习题2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8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5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