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3
收藏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之后的进行的,并且米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并不陌生。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是我所思考的。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数学课标在其前言中,就强调教师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如,在创设情境后问,“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长度单位米?” 让他们尽可能地把经验充分地表达出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所见开始,更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问题引领学习
学生对于米已经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了解他们还想知道关于米的哪些知识,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所以本节课问学生“关于米,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合作探究新知
问题提出之后,要学会用理性思维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解决问题。如,在学生提出问题“1米有多长?”之后进行同桌合作。
测量黄纸条的长度,测量工具有1厘米长的小正方体、10厘米长的纸条、20厘米长的纸条,直尺和米尺。要求,同桌分工合作,先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再进行测量。
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会思考选择哪种测量工具更合适;在测量工具不够多时,可以用做标记等方法来解决。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学习,用科学精神来解决问题。在形成1米的表象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长度单位—练习一》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2、3、4的乘法口诀》设计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设计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设计
“十几减9”教学设计与评析
《第四单元-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设计A
各数的认识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六)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七)
《第十单元总复习》设计一
《第二单元—直角的初步认识》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设计D
《第二单元-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
《第二单元-用乘法口诀求商(一)》设计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设计
《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三)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整理和复习(一)》设计
《第七单元-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设计
《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设计
《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设计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练习(一)》设计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四)
《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应用题)》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设计之二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1千米有多长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活动课》设计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读写》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