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3
收藏
一、背景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空间观念的建立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
二、案例描述
《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之后进行的。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需要每位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同桌轮流,拿米尺,比1米。放下米尺,空手比出1米,同桌用米尺验证。
(学生对于米尺充满好奇,迫不及待的想用米尺比出1米)
师:同桌合作,找一找,在你的身体上,从哪到哪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
(学生满脸兴奋,跃跃欲试)
生:从我的脚开始往上量,到我脖子的位置,高度是1米。
生:从脚开始往上量,到我胸口的高度是1米。
生:我的胳膊伸开,从右手手指尖开始,到我左手腕处的长度是1米。
生:我两腿分开,两脚中间的距离是1米……
师:我们身体上的1米可真不少,那我们教室里有1米吗?认真观察,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
生:墙面上三个长方形的高度大约是1米。
师:请小助手用米尺测量验证,并汇报测量结果。
生:三个长方形的高度比1米多很多,应该是两个长方形的高度大约是1米。
生:讲桌的高度大约是1米。
生:电视屏幕的高度大约是1米。
生:黑板的高度大约是1米。
生:电视离地面的高度大约是1米……
三、案例反思
学生在感受过1米的长度之后,在自己的身体上、教室里找1米,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米”的表象。
(一)行动,让知识内化
生活中,学生已经知道了长度单位米,本节课借助米尺比1米,让学生清楚的感知1米的长度,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将“米”印在脑海中,形成表象。
(二)迁移,让所学转化为能力
在学生感知1米的长度之后,需要学会使用1米来估计物体的长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寻找身体上的1米、教室里的1米、估计物体的长度,学以致用,进一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三)表达,让思维可视化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能让他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而二年级学生的表达往往不完整、不准确,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我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思考,通过摆1米、比1米、找1米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
2017北师大版小升初数学模拟练习题
2017小升初数学模拟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最新小升初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最新北师大版小升初数学试卷精编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最新小升初招生数学模拟试题精编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函数的图象专练
2016年小升初数学题三位数的个数是多少
2017小升初数学知识:比的认识
2016年小升初整数的认识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必备2017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
2017小升初数学百分数知识点
2017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圆
2016年小升初数学试卷:填空精选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高二数学《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计划范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知识点
2017人教版小升初数学综合测试卷
小升初数学几何知识练习题:勾股定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练习:函数与方程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三角函数单调性讲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述职报告:享受付出的幸福
六年级数学毕业期末总复习计算题专项训练题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专练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上册)
2017沪教版小升初数学综合能力训练题
2017小升初数学测试练习:填空题
2016年小升初数学乘法交换律练习题
2017年高考数学各种题型总结
2017小升初数学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