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7
收藏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柱的基本特征,激发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2.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拿一根一头拴着一个小球的绳子甩动,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再让学生结合书第2页2、3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最后总结出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的结论。
2.教师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物体(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圆台)
游戏规则:一人上台摸,并描述你摸到的这个物体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摸的这个物体的名称。
师生共同活动。在摸出物体后,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引出这节课要探究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
二、 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从生活的实景图中发现圆柱和圆锥。
从书第2页找一找的实景图,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与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圆柱和圆锥,并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
用各种方法,如摸、量、画等,观察带来的圆柱、圆锥形实物,你们有哪些发现?用手中的工具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研究对象
你们猜想它有哪些特征?
你们是用怎样的方法验证你们的猜想的?把验证方法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反馈。
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引导:
圆柱的特征:
⑴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⑵认识圆柱的高,并会测量圆柱的高。如果没有学生探究这个问题,教师要示范两个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圆柱,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高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的长度相等。
圆锥的特征:
⑴由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组成。
⑵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你能说一说你现在知道了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特征吗?
4.说一说
课本3页,让学生再次系统地看一看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拿一个你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各部分的名称。
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物体的形状像圆柱、圆锥?指名回答。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第一单元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经典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年、月、日的应用知识点
讲解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模拟卷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总结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精解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除多位数知识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应用题练习
精编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知识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统计》试卷
解读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除两、三位数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第四单元试卷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大月和小月知识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试卷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试卷题:数与代数
精讲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竖式计算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路程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单元试题
2015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分数混合运算》试卷
2015一年级第一册数学练习:认识整时练习
新第二学期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单元《百分数》试卷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时练习作业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