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2
收藏
《可能性》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本课依托新课程理念,注重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并从中掌握数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设想是希望课堂上自然地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们要通过猜想——操作——论证去发现一些规律。这节课主要是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
反思本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满意的地方是:
1、创设合理情景,注重联系生活。
本节课以故事引入,学生的兴趣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接着进行两个贴近生活实际的抽签活动和摸球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最后的巩固练习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注重小组合作,突出学生为主体。
在第二个摸球活动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合作研究,通过一次次地实验完成练习题并讨论出最终结论。让学生亲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感受到科学家持之以恒和不畏难的精神。在其他活动项目中,我也注重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让学生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
1、活动设置存在局限性,没有真正“活”起来。
本节课活动多样化,但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整个课时比较赶,所以活动预留时间较少,第一个抽签活动只有几个别学生参与进来,而第二个活动的汇报阶段也没能够让每个小组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后的课堂中应该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以活动的方式参与进来,分组也应该更细化,合理分工,让每个学生都能体现个人价值。
2、教师的教育机智有待提高。
本节课学生整体比较活跃,但由于教师的组织能力比较欠缺,所以存在拖沓、废话较多等现象,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性语言也较少,整节课时间把握不好,最后的总结阶段未能让学生们畅所欲言。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二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数学概率练习
高考数学复习函数的单调性
高考数学复习总体期望值和方差的估计
高考数学复习导数的应用1
高考数学函数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高考数学向量在立几中的三个妙用
高考数学复习几何概型及随机模拟
高考数学复习充要条件与反证法
高考数学复习平面空间两条直线
高考数学函数图象及数字特征
高考数学函数的连续性及极限的应用
高考数学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高考数学复习指数与指数函数
高考数学函数概念与表示复习
高考数学复习导数的概念与运算1
高考数学如何减少填空题失分
高考数学复习导数定积分
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问题
高考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法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基本题型回顾
高考数学复习两角和与差二倍角1
高考数学复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应用
高考数学复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4
高考数学复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
高考数学三角与平面向量复习
高考数学复习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高考数学复习函数的极限
高考数学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高考数学复习导数的应用2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