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浅析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浅析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浅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浅析

2019-07-05 收藏

应用题是数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要求学生有坚实的数学基础,也要能灵活运用知识点进行问题与实际的串联.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明确应用题教学开展的重要性,不能局限于数学基础知识点的讲述,要结合学生解题能力培养需求,对教学模式不断进行调整优化,通过多样化途径让他们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技巧有全面认识,保证下阶段数学发展有效性.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探究如何有效开展应用题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课堂模式

应用题的解答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一个不简单任务,特别是一到三年级这部分的人群,他们对数学还没有一个系统化的概念,解题过程中会在审题、计算等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选择高效的课堂构建模式,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应用题解题技巧,能结合现有数学知识储备,将数学综合能力上的缺陷进行弥补.教师要不断拓宽教学视野,丰富应用题的教学途径,保证学生数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一到三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加上应用题有较大的难度,导致教师认为现阶段应用题讲解用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是最佳的,长时间专注于理论内容的讲述,导致他们对应用题的理解还停留在浅层次,很难灵活运用所学技巧完成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要扭转这种本末倒置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数学素养,一步步探究应用题的深层次,弥补数学知识体系上的不足之处,在之后的探究过程中能通过努力完成任务.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建立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要走下讲台,用沟通交流的方式了解他们在应用题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发展诉求,以此为出发点,对教学适当地调整,保证每个人都能在数学应用题课堂中完成数学水平的提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用题自主学习能力,构建相对自由宽松的课堂环境,让他们解应用题的过程中能主动探究,明确自身缺陷,保证下阶段应用题学习具有目的性.例如,在进行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我会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解应用题过程中的有效发挥.我会先向学生讲述基础的克、千克、吨之间的转化关系,让他们对相关知识点有初步了解.接着我直接在黑板上写出应用题:一艘船载重4吨,每个集装箱重量为600千克,问最多能装几个集装箱?我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问题解决.在宽松的数学课堂氛围下,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主动利用之前掌握的知识点对应用题进行分析,挖掘其本质,将解题过程拆分为两部分,一是千克和吨之间的转化,二是数值的运算,一步步成功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应用题解答任务.正确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础保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解题技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创建数学应用题情境

数学应用题是通过具体场景,用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点进行解决,这对审题能力、分析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但这却是一到三年级学生所缺失的,因此,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手段帮助弥补传统模式上的缺陷.应用题情境的创建能较好地满足这些要求,教师能通过丰富多样资源的利用,为学生创建贴近应用题本质的情境,将其具体地呈现出来,不仅帮助降低了理解难度,也能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的解题途径,提高学习效率.数学应用题情境创建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生活化情境,数学源于生活,大部分应用题和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能结合应用题内容创建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明确应用题学习重要性的同时也能激发探究欲望,更好地挖掘应用题本质;二是合作学习情境,考虑到学生较差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让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分享解应用题过程中的技巧,相互帮助,完成数学能力优化目标.教师要丰富情境创建经验,保证学生应用题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万以内的加减乘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我会借助生活化情境达到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目标.我会先通过多媒体设备构建一个购物场景,给出商品及对应价格薯片4元、虾条3元、方便面2元,提出应用问题:买两包薯片、三包虾条、一包方便面需要花费多少钱?这道应用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探究热情被有效激发,为了完成解答任务,会多次钻研加减乘除的知识点,并且提取应用题中的关键信息,最终得到正确答案.生活化情境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数学应用题学习新平台,对综合能力成长有积极影响.

三、开展课外学习活动

学生应用题解题水平提升只通过课堂教学一种途径,效果十分有限,教师对教学途径要进行适当拓展,通过课外学习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将课堂和课外有效结合起来,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所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在活动中有效运用,转化为自身数学素养的一部分.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普遍好动,很难在课外活动中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教师要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活动中始终处于高效的学习状态,能结合任务,对应用题的解题技巧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不会局限于单一的理论知识学习.教师也要发挥评价机制的积极作用,给学生指导性建议,防止他们在活动学习过程中出现方向上的巨大偏差,及时弥补,不会在下阶段出现类似的问题.

四、结语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应用题教学的必要性,不能忽视它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学生应用题解题水平的提升保证了知识点运用能力培养的有效性,这是现代人才培养的标准之一,符合核心能力提升要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