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4
收藏
本次校达标课活动中,我执教的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我们班实际进度,适当调整后设计安排的。在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的时候,剩余一部分时间,就让学生自学了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中例1的内容。
例1相对简单,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能够狠容易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因此,我把例2和例3安排在这节课中,目的是更完整地感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本节课由复习简单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引入,目的是理解转化是思想在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广泛应用;又能够复习圆形的面积的推导及计算方法,为后续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感知圆柱侧面积的计算,第二部分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及变式练习。教学过程中,学习完第一部分,我就安排了基础和稍微拔高的练习。然后是计算整个圆柱的表面积机器相关练习。这样把练习打散开来,分成两部分,我也不知道对于整节课的设计来说是好还是不好。
本节课有两个遗憾:其一,没有让学生准备学具,充分给学生放手探索、发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每个人都能够动手感知侧面展开的长方形与圆柱各部分间的关系,毕竟这是整节课的重难点。
第二是课堂导入部分有点啰嗦了,导致后面全课总结,作业布置没有时间。其实原先预设的还应该有写课堂作业的时间,总之整节课的实际效果跟预设还是有差距的。
看到差距说明自己还是有收获的,这也是本课认真备课和反思的意义所在。
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就要努力学习和改进。我的改进措施包括:平时备课要精细化,特别是教师语言,要做到“精准”二字,不是说达到就能达到得了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严格要求。
还有就是补差的工作要落实到每一节的课堂中,总是想着找一个集中的时间来补差,可总是没有大块集中的时间,难道就不补差了吗?肯定不行。我感觉补差就是要“见缝插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然一忙就容易忽略,这样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讲过课后常反思,能够发现自己细微进步和各方不足,教育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继续“上下求索”。
在众多教师们的评课中,我对比自己的评价和反思,发现了自己在评课方面的不足,也看到教师们评课更关注学生个体,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等等,收获很多。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水平检测卷(附答案)
数理化列表学习法
2016年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长方体的元素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考知识点汇总:负数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测试卷
2016青岛版六年级数学毕业测试题
2016年高考数学最后20天的提分秘诀
数学概念教学的层次分析
怎样把握2016年高考数学考前提分的最后机会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后训练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自测试卷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素质测试试卷(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数学学科课与数学活动课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课后训练题
2016小学数学六年级毕业试卷(青岛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反比例同步练习题:第二学期
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艺术
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体会
2016年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正比例、反比例
初中新教材教学探索的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精选应用题专项练习题2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试卷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精选专项练习题
设计开放型题培养思维能力
2016年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法总结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圆柱和圆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高》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