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4
收藏
上周听了一节数学课《小数与单位换算》。上课之初首先进行复习,一个是直接写得数,另外是进行单位换算,都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关。在探究新知环节,老师首先出示的图片,图中有4个孩子的身高数字,有的是用小数表示的,有的是用分数表示的,有的单位是米,有的是厘米,而题目要求是从高往低排列。学生看完信息,老师说:“我们把这4个人的身高从高往低的排列。”学生听完命令瞬间来劲儿,情绪高涨,准备行动。可突然老师又说:“停!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觉得这一组数据怎样?”学生说:“太乱了!”老师又说:“我们可以把它变成统一单位,比如80厘米可以等于多少米?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成的。”就这样,课堂一步一步的落入了俗套。看似有条不紊的进行,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在这样的拉锯战中丧失殆尽。听课习惯好的一直在听,而其他的孩子就开始各种跑神。
仔细分析,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本身排列这四个数字,难度不大,多数学生应该会排。二是,在漫长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已经失去了兴趣,没有探究的欲望。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和老师商定修改方案:上课的时候,首先大胆的让学生去排列。让学生先试试水,如果排对了,说明他已掌握,在全班展示时,她可以是小老师,还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做错了,他一定会特别想弄明白错误的原因,因此在老师讲解时,会听得格外认真。
在这样的建议下,又在另外一个班进行了试课,课后反馈,的确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课堂效果也不错。我想:我们常常说把课堂还给学生,然而却基于对学生的不信任,又常常紧握学习的主动权不放。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听课的兴趣,也不会释疑问难,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有人说,教知识容易,教学生会学习不容易。的确,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看到眼前,更要具有前瞻性眼光。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所以,亲爱的老师,请无限的相信孩子的能力吧,请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哪怕是错误也不要怕,因为每一次错误就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在错误中学习。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测试卷
数理化列表学习法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素质测试试卷(人教版)
2016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毕业素质测试卷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反比例同步练习题:第二学期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自测试卷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课后训练题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练习题精选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专项练习
2016青岛版六年级数学毕业测试题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7单元复习题(2016新版人教版)
2016年高考数学答题方法的铁律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精选应用题专项练习题1
高中数学诱导公式的合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后训练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综合应用测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案
20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试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题:第二学期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艺术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精选应用题专项练习题3
数学概念教学的层次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数学学科课与数学活动课
2016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时分秒随堂检测题
2016小学数学六年级毕业试卷(青岛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练习题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长方体的元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高》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