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4
收藏
上周听了一节数学课《小数与单位换算》。上课之初首先进行复习,一个是直接写得数,另外是进行单位换算,都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关。在探究新知环节,老师首先出示的图片,图中有4个孩子的身高数字,有的是用小数表示的,有的是用分数表示的,有的单位是米,有的是厘米,而题目要求是从高往低排列。学生看完信息,老师说:“我们把这4个人的身高从高往低的排列。”学生听完命令瞬间来劲儿,情绪高涨,准备行动。可突然老师又说:“停!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觉得这一组数据怎样?”学生说:“太乱了!”老师又说:“我们可以把它变成统一单位,比如80厘米可以等于多少米?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成的。”就这样,课堂一步一步的落入了俗套。看似有条不紊的进行,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在这样的拉锯战中丧失殆尽。听课习惯好的一直在听,而其他的孩子就开始各种跑神。
仔细分析,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本身排列这四个数字,难度不大,多数学生应该会排。二是,在漫长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已经失去了兴趣,没有探究的欲望。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和老师商定修改方案:上课的时候,首先大胆的让学生去排列。让学生先试试水,如果排对了,说明他已掌握,在全班展示时,她可以是小老师,还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做错了,他一定会特别想弄明白错误的原因,因此在老师讲解时,会听得格外认真。
在这样的建议下,又在另外一个班进行了试课,课后反馈,的确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课堂效果也不错。我想:我们常常说把课堂还给学生,然而却基于对学生的不信任,又常常紧握学习的主动权不放。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听课的兴趣,也不会释疑问难,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有人说,教知识容易,教学生会学习不容易。的确,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看到眼前,更要具有前瞻性眼光。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所以,亲爱的老师,请无限的相信孩子的能力吧,请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哪怕是错误也不要怕,因为每一次错误就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在错误中学习。
201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模拟考练兵
1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数学一年级上册测试卷:第八单元
新课标人教版1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试卷模拟考答案
小学1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过关检测试卷:第1单元
浙江版:小学1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苏教版1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期中试卷模拟考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期中试卷模拟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册期中考试题(苏教版)
10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
2013年一年级小学数学期中综合试卷(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模拟考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第一单元
小学1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北师大版)
人教版小学1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小学生一年级数学期中试卷模拟考
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浙江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期中考试卷答案
1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一年级小学数学期中综合试卷(人教版)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000道题
浙江版:小学1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卷
100以内加减法练习精选题
1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