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4
收藏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通过呈现植物、建筑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片,帮助学生感性认识对称现象,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后以折、画、剪得形式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过剪纸,生活中页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但主要是感性认知,缺乏理性认识。
课前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但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概念强调不够
①、教学中先通过物体图片,认识对称现象。但总结图片特点时,出示对称比较突兀,也没有进行相关概念的解释;“称”是多音字,读音也没有强调,后面的学习中,部分学生读音出现错误。
②、认识轴对称图形时,概念强调也不够,学生读起来写起来有难度,应该多读两遍,加深对概念的印象。解释轴对称图形时,老师说学生听,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应该及时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学生通过回答输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
二、追问不够深入
①、学生动手操作时,通过折—画—剪三步进行,在画图时,问学生“怎么画?”有学生回答画一半,有学生回答全画完,我当时只问了“画一半好还是全画完好?”,大家都回答画一半。这是我没有进一步追问“问什么画一半?”,以此来加深对称的理解。
②、练习中,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我只问了“这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话请学生上台指出对称轴。没有在学生说出判断结果时,进一步追问“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没能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概念,加深理解。
三、细节处理存在问题
①、学生在回答图片特点时,说“两边一样”,这时老师应及时说明,“图片两边一样”是生活化的语言,在数学中我们称为“对称”。学生体会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之间的差别和联系,逐步学会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描述数学中的问题。
②、教学中只有正例,没有反例。导入中给出观察图片,都是对称的,但学生总结规律有一定难度,如果正、反例同时给出,对比时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对称的特点。
③、练习中判断数字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对“3”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有异议。课前没有准备数字卡片,无法直观的进行验证。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
这节课是第一次在公开课中尝试概念课,并且有大量的时间学生进行小组操作。课堂还存在很多问题,感谢各位老师、领导的指导,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学习、多反思,争取每次的课都能有进步。
2012青岛版七上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ppt课件4
青岛版数学七上《近似数与有效数字》ppt复习课件
2012青岛版七上2.2《数轴》ppt课件(2)
2012青岛版七上6.1《单项式和多项式》ppt课件3
2012青岛版七上6.2《同类项》ppt课件
2012青岛版七上1.3《线段射线直线》ppt课件2
2012青岛版七上2.1《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ppt课件1
青岛版数学七上第二章《回顾与总结》ppt课件
2012青岛版七上6.1《单项式与多项式》ppt课件
青岛版数学七上5.1《用字母表示数》ppt课件
2012青岛版七上5.5《函数的初步认识》ppt课件
青岛版数学七上5.3《代数式的值》ppt课件
青岛版数学七上5.1《用字母表示数》ppt课件之二
2012青岛版七上2.3《相反数与绝对值》ppt课件
2012青岛版七上3.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ppt课件3
2012青岛版七上2.2《数轴》ppt课件3
青岛版数学七上第5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知识》ppt复习课件
2012青岛版七上1.2《点线面体》ppt课件
2012青岛版七上3.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ppt课件2
2012青岛版七上2.2《数轴》ppt课件
2012青岛版七上3.3《有理数的乘方》ppt课件2
2012青岛版七上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ppt课件2
2012青岛版七上1.4《线段的比较和度量》ppt课件
2012青岛版七上1.5《有理数的乘方版》ppt课件
2012青岛版七上1.3《线段射线直线》ppt课件1
2012青岛版七上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ppt课件3-中小学课件站
青岛版数学七上5.3《代数式的值》ppt习题课课件
青岛版数学七上4.4《统计图的相互转化》ppt课件
2012青岛版七上6.1《单项式与多项式》ppt课件2
青岛版数学七上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回顾与总结)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