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课后反思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轴对称图形》课后反思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轴对称图形》课后反思

《轴对称图形》课后反思

2019-07-04 收藏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通过呈现植物、建筑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片,帮助学生感性认识对称现象,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后以折、画、剪得形式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过剪纸,生活中页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但主要是感性认知,缺乏理性认识。

课前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但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概念强调不够

①、教学中先通过物体图片,认识对称现象。但总结图片特点时,出示对称比较突兀,也没有进行相关概念的解释;“称”是多音字,读音也没有强调,后面的学习中,部分学生读音出现错误。

②、认识轴对称图形时,概念强调也不够,学生读起来写起来有难度,应该多读两遍,加深对概念的印象。解释轴对称图形时,老师说学生听,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应该及时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学生通过回答输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

二、追问不够深入

①、学生动手操作时,通过折—画—剪三步进行,在画图时,问学生“怎么画?”有学生回答画一半,有学生回答全画完,我当时只问了“画一半好还是全画完好?”,大家都回答画一半。这是我没有进一步追问“问什么画一半?”,以此来加深对称的理解。

②、练习中,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我只问了“这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话请学生上台指出对称轴。没有在学生说出判断结果时,进一步追问“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没能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概念,加深理解。

三、细节处理存在问题

①、学生在回答图片特点时,说“两边一样”,这时老师应及时说明,“图片两边一样”是生活化的语言,在数学中我们称为“对称”。学生体会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之间的差别和联系,逐步学会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描述数学中的问题。

②、教学中只有正例,没有反例。导入中给出观察图片,都是对称的,但学生总结规律有一定难度,如果正、反例同时给出,对比时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对称的特点。

③、练习中判断数字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对“3”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有异议。课前没有准备数字卡片,无法直观的进行验证。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

这节课是第一次在公开课中尝试概念课,并且有大量的时间学生进行小组操作。课堂还存在很多问题,感谢各位老师、领导的指导,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学习、多反思,争取每次的课都能有进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