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4
收藏
上周五下午数学学科组老师们一起聆听了二年组级闫岩老师带来的《平移》一课。课上无论是从课件还是教具的制作都不难看出闫老师课前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同时二年级教师成长共同体的3位教师们也是和闫岩老师一起精心选题、确立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等,最终通过闫岩老师的个人努力,向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
一、优点
1. 教师注重细节教学,如:在板书课题时,对“移”的书写加以指导。
2. 整节课注重学生的体验参与,让学生台上或台下通过运动体验加深对“平移”特征的理解,放手让学生充分形象地演示等。
3. 教学、课件的制作精心,教师的板书设计重点难点较为突出。
4. 教师的语言符合低年级孩子特点,有亲和力。
二、不足和建议
1.板书的设计,平移特征的强调需加以改进:
在发现总结“平移”的特征时,教师只是让学生根据演示所发现的特点将“上下运动、左右运动、直线”作以板书,并未告诉学生这就是其特征,而且板书漏掉了一点——斜着运动这一特征;又如:“平移”物体或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不够清晰,语言不够严谨。教师的板书——方向、大小、形状不可以改变。
2.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如:在课的开始,学生通过情境图找平移现象时,教师这样总结表述“平移”现象——黑板推动的过程、窗户推动的过程……是“平移”。又如:在课的结尾,判断哪些现象是“平移”,教师这样口述:因为它们不能通过平移现象重合,所以不属于平移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闫岩老师这样改进教学:
1.板书建议做如下调整:
平移
沿着直线:上下
左右 运动 方向、大小、形状不变
斜着 位置改变
结合这样的板书,教师再加以特征的强调,让多个孩子说说其特征,学生从而抓住特征在练习判断哪两个物体能通过平移重合,可能就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
2.关于平移的举例——“黑板的移动现象”、“窗户、抽屉推拉的现象”……属于“平移”现象。
都是张数惹得“祸” ──也谈《烙饼问题》
以生为本收获无限精彩
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
朴实的教学 真实的课堂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课时)
给学生舞台他定能绽放异彩
基于APOS理论的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应用第一学时
课题: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和简单的几何证明复习课》教学设计
《统计与概率复习课》教学设计
探秘粗心背后隐藏的真谛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设计
(整数值)随机数(random numbrrs)的产生
《圆的标准方程》的说课稿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解放”儿童发展创造力
《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教学设计)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说题示例
集合与函数概念
“随机抽样”教学设计
师生互动,构建趣味课堂
刍议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剖析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