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4
收藏
上周五下午数学学科组老师们一起聆听了二年组级闫岩老师带来的《平移》一课。课上无论是从课件还是教具的制作都不难看出闫老师课前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同时二年级教师成长共同体的3位教师们也是和闫岩老师一起精心选题、确立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等,最终通过闫岩老师的个人努力,向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
一、优点
1. 教师注重细节教学,如:在板书课题时,对“移”的书写加以指导。
2. 整节课注重学生的体验参与,让学生台上或台下通过运动体验加深对“平移”特征的理解,放手让学生充分形象地演示等。
3. 教学、课件的制作精心,教师的板书设计重点难点较为突出。
4. 教师的语言符合低年级孩子特点,有亲和力。
二、不足和建议
1.板书的设计,平移特征的强调需加以改进:
在发现总结“平移”的特征时,教师只是让学生根据演示所发现的特点将“上下运动、左右运动、直线”作以板书,并未告诉学生这就是其特征,而且板书漏掉了一点——斜着运动这一特征;又如:“平移”物体或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不够清晰,语言不够严谨。教师的板书——方向、大小、形状不可以改变。
2.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如:在课的开始,学生通过情境图找平移现象时,教师这样总结表述“平移”现象——黑板推动的过程、窗户推动的过程……是“平移”。又如:在课的结尾,判断哪些现象是“平移”,教师这样口述:因为它们不能通过平移现象重合,所以不属于平移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闫岩老师这样改进教学:
1.板书建议做如下调整:
平移
沿着直线:上下
左右 运动 方向、大小、形状不变
斜着 位置改变
结合这样的板书,教师再加以特征的强调,让多个孩子说说其特征,学生从而抓住特征在练习判断哪两个物体能通过平移重合,可能就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
2.关于平移的举例——“黑板的移动现象”、“窗户、抽屉推拉的现象”……属于“平移”现象。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说课稿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
小学三年级数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除法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第五单元2014年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第七单元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平移和旋转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年月日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多位数乘一位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时、分、秒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数学广角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测量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运算顺序歌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年月日
小学生三年级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2014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运算顺序歌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可能性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1)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除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多位数读法歌
2014年三年级数学知识点第六单元
201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西师大版三年级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100以内的质数口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2)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1)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3)
2014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