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4
收藏
“校际教师研究共同体专项课题”推进会在我校成功召开,我校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节新授课——《认识面积》,本课是在我校课题组在第一次研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整节课能老师围绕课堂活动展开,学生积极活跃,课堂氛围与上次《口算乘法》有着非常大的进步,得到了各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谁先涂完谁就赢!”刚上课时能老师设置了一个小游戏:涂色比赛(涂实,说明活动的具体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涂色,之后根据学生涂的情况,问:比赛公平吗?为什么?成功的把学生引入到新知识中,初步感知面积的大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面,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去感知物体的面,对面积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知道了物体的面有大有小。一节课在能老师的步步引导下学生理解了面积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它的面积。随后教师运用通关比赛活动去理解面的大小,主要用到了看一看、移一移、切一切等方法来比较。最后本节课主要的一个活动是利用小组合作,选一种图形去测量面积的大小,本环节的小组活动在以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能老师明确提出了小组合作的要求及分工,课堂秩序井然有序,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下深入的了解了面积并知道以小正方形为单位测量时最准确。
通过对本节课的观摩,我对课堂活动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虽然我们查阅资料,寻找小组合作、课堂活动的有效策略,但是理论运用不到实际里,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提高与改进。这节课给我的感觉可以用惊艳一词来形容吧,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但是本节课全程能够利用课堂活动讲授了本节的重难点。
活动课的教学往往是不易受控制的,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看到稀奇的物体都会被吸引,而忽视课堂的主要目标。活动课如此成功的原因离不开老师对活动的精心设计、分工与引导。我想教师对于活动的精心设计不仅在于设计活动,更重要的是抓住学生,学生喜欢什么、与本节课有关的是什么,如何让学生通过活动去获得些什么?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活动时学生管理不到位、学具的收放不够及时等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不仅出现在一节课中,更主要的是一类课中如何把握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看到的优秀课堂离不开平时经验的日积月累。身为新教师在课堂活动初期阶段能做的是多尝试、多实践、多积累,一步步去改进存在的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自测练习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练习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吃西瓜》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设计师》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2016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同步检测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同步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法和减法练习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推理》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练习题:下学期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随堂检测题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精选综合练习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练习课教案
2015—2016学年三年级下第六单元面积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
2016年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时、分、秒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二)》教案及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同步训练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练习题: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新课标三下数学《位置与方向之认识平面上的东南西北和路线图》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后训练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的面积》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时分秒课后训练题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课后训练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