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归来话收获 ——小学数学“第十四届希望杯及第五届金硕杯”听课有感_说课稿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赛课归来话收获 ——...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赛课归来话...

赛课归来话收获 ——小学数学“第十四届希望杯及第五届金硕杯”听课有感

2019-07-04 收藏

为期三天的“金水区双杯赛”圆满结束,总共24节。赛课老师们的风格迥异,但是各有各的风采。有生动的课堂导入;精心准备的教具、学具及微课切入;更有丰富的学生活动,真实的课堂生成,老师们巧妙地处理,带领学生的思维更上一个又一个的台阶,实现深度学习。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化绿城小学姜鸣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复习或练习课一直是我觉得很棘手的课,不知道该怎么去引领孩子梳理知识,上完习题课既能起到巩固练习又能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这是我期待的练习课的效果。姜鸣老师的课就是这样的,让人眼前一亮。以下是我听课记录的精彩片段及个人感悟:

师:这节课我们跟着东东和跳跳来到“硬邦邦冰工厂的一天”,帮助他们一起来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都记得哪些知识呢?

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生2:它们的表面积。

生3:体积、容积。

生4:棱长和。

生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其他)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归为5类知识。

师:这些就是我们这个单元学到的相关知识了。请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知识点,然后组长去掉组内重复的,剩下的粘贴在黑板上。

全班汇报:各组组长将汇总的知识点粘贴在对应的知识块上。

师:大家发现了这些知识点之间还有联系呢。接下来打开书,查漏补缺,把漏掉的知识点写下来再粘贴黑板。

小组活动要求:绘制知识网络图,并起个名字。时间为6分钟。

学生展示的有智慧鱼、种太阳等,形式多样。并集体欣赏,发表意见,有质疑的小讲解员要解释清楚。

师:你们像魔术师一样把零散的知识织成网,为你们点赞!

我的感悟:梳理知识这个环节,姜鸣老师设计得很巧妙,先是学生自由说,根据回答老师进行知识块的归类,然后组内再具体整理出对应的小知识点,汇报展示发现还有漏掉的知识点,那就让学生翻开课本,进行查漏补缺。

以回忆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回顾与整理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清晰认识,在梳理中完成了对整个知识网络的新的建构;知识点找全了,接下来组内进行分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绘制网络图。在此过程中,正如姜鸣老师夸赞的: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织成网。就像串珠子,把一个一个知识点串成串,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会对比分析,通知识横向、纵向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对学习由厚到薄、由形式到本质的提炼;最后,复习显然不再只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这样的整理复习课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与欲望,感知数学知识的神奇与高深。

梳理完知识,就要实战练习了,接下来的习题设计更是走进学生的生活,富有挑战性,学生要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

师:东东和跳跳非常感谢大家帮他们梳理了知识。他们带领大家来参观这个冰工厂……在爸爸的办公桌上,东东和跳跳发现了一件神秘的礼物——一个鱼缸。鱼缸长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鱼缸下面压了三张纸条:

1.第一张纸条上写着:亲爱的东东、跳跳,能帮爸爸一个忙吗?为了保护鱼缸,请将它装上扣角、包上胶条。请问:需要几个扣角?多长的胶条?口算出答案。

学生讲解:这道题让求的是长方体的棱长和。

有学生理解错误,求的是体积,不过,其他同学给解释清楚了。

2.第二张纸条上写着:亲爱的东东、跳跳,你们能求出这个鱼缸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讲解:这个鱼缸无盖,底放在桌上,只求四周的面(前后、左右)

3.第三张纸条上写着:亲爱的东东、跳跳,你们能求出这个鱼缸能装多少升水吗?

学生讲解:求鱼缸容积,也就是求水的体积。

4.6条小鱼放进鱼缸后,水面上升了0.03dm (如果鱼吞咽下去的水忽略不计) ,请问,平均每条小鱼的体积是多少呢?

5.奇怪先生打来电话,需要一块体积可以用算式“16×4” 来解决的冰块,同学们,你们能猜到它长什么样吗?

这道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留作思考题了。不过,明显能看出

这道题是逆向思考,而且答案是不唯一,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大。

我的感悟:复习课要关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查漏补缺、纠正错误,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彼此间建立关联,形成网络体系。老师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炼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迸发出了一系列的精彩生成。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把错题变为一个载体,引导学生对其分析研究,让学生在反思中“提炼”方法。

以上五个习题,设计上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由易到难,足以看出姜鸣老师是根据本单元知识学习情况精心设计的。另外,更精彩的是学生的发言,每个站起来讲解的孩子真的是思路清晰,分析得头头是道,讲解得有理有据;还知道活跃班级的氛围,时不时抛出个问题,让同伴回答,要么征求同伴意见:大家同意我说的吗?关于这道题,谁有更好的见解?根据我说的,有要补充的吗?听课老师们给这些孩子一个称号“小戏精”。佩服孩子们出色表现的同时更敬佩的是老师。我想,这背后离不开姜鸣老师日常课堂的培养,从发言、听讲这些基本的课堂习惯,到小组之间的有效研讨,展现出的是学生的素质高、思维活及情商高。

我的思考:跟着姜鸣老师和她的学生们上完这节课后,我对复习课及练习课有了一点想法。

首先,教学设计要精心准备。在上课之前,教师本人就要做到心中有数,知识框架及脉络了然于胸,最好是能事先画好知识网络图,明晰课堂中要带领孩子梳理什么。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在哪里,如果课上完能起到培优补差的效果就更好了。

其次,习题设计要耳目一新。可以采用课本给定的习题,在此基础上,编制情境,将题目串联其中,引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到问题解决处,这样不至于课上得单一、烦闷。也可以增添一些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习题,当然数量得合适,讲究少而精。习题设置螺旋上升,从一个知识点解决、两个知识点解决,到最后用上好几个知识点,起到整单元或相关联单元间的复习效果。像这节课,姜鸣老师的习题设计,主要考虑是学生的易错点,事先了解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哪里,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学生搞明白每道题对应的知识点不同,从而更加深了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渗透了数学方法及思想。

总之,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练习课,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及经验出发,课堂中学习活动要体现“从头到尾”思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贯穿始终,练习与巩固适时适度,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辅相成。最终在凸显数学活动经验、强调数学理解的学与教共进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重,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发展。

赛课结束之后,我的心情真的是久久不能平静,同样是老师,为什么姜鸣老师能让我们赞不绝口呢,而我这些年的教育生涯,又做了些什么呢。能及时反思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就有力量去学习往前奔跑。我现在十分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六年的教学实践自己是能站稳讲台了,备课评课也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但是,还缺乏深度挖掘,没有真正的吃透,读懂教材、教参,学情也总是忽略。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上,能传递给学生的是什么呢?是知识的掌握,方法的渗透,然后呢?我想是深度的学习,思考,讨论,交流,碰撞出一个个精彩的生成,感知数学的一个又一个的神奇,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乐学善研究。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