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引导式教学重要性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引导式教学重要性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引导式教学重要性

小学数学引导式教学重要性

2019-07-03 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对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引导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水平,同时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以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数学中开展引导式教学的重要性

1.数学学科特征决定。数学是一门源于自然科学的学科,其本身就是将生活中各种自然现象通过数学的方式进行系统化处理,以此来帮助人类更加高效地认知与改造世界。数学作为一种学生未来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不但与物理、化学等科目具有密切的联系,更是决定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与能力。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数学本身具有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其蕴含的丰富的数形结合思想以及抽象化思维的内容,经常会让学生感觉晦涩难懂。针对这个问题,如果不进行良好的教学引导,学生很有可能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影响教学的效果。

2.学生所处的阶段决定。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对于新兴的事物以及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兴趣,这为开展引导性教学创设了条件。相反,其对于一些已经熟悉的知识与结构很容易失去兴趣,再加上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相对有限,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借助良好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同时也让其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参与课堂的意愿与效率,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教学创设条件。

二、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式教学的具体策略

1.构建愉悦的教学氛围。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不但可以提升教学目标的完成效率,更是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环节的顺利完成,提升学生的学习框架结构的完整性,让其能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提升。当前,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工作也提出了建立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的要求,所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可以说是学生的选择,更是时代的选择。

2.设计精彩导入。导入是课的起始部分。如果在导入的过程中,能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他们探究的兴趣,那么课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内容,别具一格地设计导入环节。如对于一年级上册几和第几的教学,课始,我为学生口述了一个小故事:以前有个叫稀里呼噜的人,来到一家小吃店,呼啦啦地吃了一碗又一碗的牛肉面,足足吃了五碗才吃饱。这时,他拍着肚皮说:唉,早知道要吃五碗面才饱肚子,就先吃第五碗好了!谁知这话被旁人听到后,发出了一阵哄笑声!故事叙述到此,已经有学生好奇地问:为什么旁边的人会发出哄笑声呢?我顺势告诉他们:等学习了本节课几和第几的知识后你们就会明白了。上述导入,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积极主动地思考是一种学习习惯,更是生活的态度。当一个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事物会积极思考其构成与原因时,那么说明教学是有效的同时也是成功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策略,通过激发式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引发出其思考的习惯,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我这样提出了问题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体重么然后又提出了,体重大家都知道,那么一块橡皮有多重谁知道?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我进行了逐步引导,每一步学生都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与解读才能够跟上教师的步伐,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整个学习环节,同时也为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

4.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常见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敲黑板、讲故事等方式来拉回学生的注意力。当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以通过问学生一些简单问题的策略来提醒其注意。由于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毕竟注意力不集中是学生的本能之一,并不是较大的错误,所以还是要掌握好教学的度。教师成功的引导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除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获得积极体验,感悟学习数学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讲究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策略和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有利于他们今后乃至终生的持续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