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1
收藏
张老师这节《看一看》我认为两点非常重要:第一点是立体的正方体块与看到的平面图形之间不断的相互转化,这个过程中张老师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想象、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在转化的过程中积累空间表象,为发展空间观念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点是重视想象也要注重动手操作的过程,张老师设计了多个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发展的环节及一个动手操作的大环节,操作的过程可以作为探索的过程,同样到后期也可以作为验证的手段,在操作的过程中会伴随想、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及主动思考。
张老师有几处做法非常好。教具配备多样且有效。通过三种不同展示方法(实物展示、方块塔、全屏投影)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空间观念。活动环节恰到好处。由几个大块分别达到不同数量或摆放的正方体可能从某个位置观察看到的相同、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种摆放的正方体可能看到的也不同等教学目标。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听张老师上课总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语气温和,语调平缓,但这也导致可能对于孩子来讲缺乏重点辨识度与一定的积极性。对空间观念理解到位。张老师通过多种培养孩子空间观念的方法去做,且取得了有效的成果。美中不足的是想象这一部分有所缺失,这可能让这节课损失了本该有的亮点,另外想象可能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最有效的方法,缺少这一环节,想象——验证就变成了简单的操作——记录,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读张彤虹老师教学设计三稿,在初稿的基础上已经更上一层。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想象,张老师设计了多个供学生想象的环节,在教参要求的四个小正方体及以下的基础上,让孩子想象更多正方体的情况,孩子的想象能力与空间观念会因此形成延伸,不但能够积累想象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更像是为后面的想象环节打开了一扇窗,有助于孩子思维的放开。
在观察一个、两个、三个正方体从正面看的图形时,教师在引导孩子探索的过程中可多使用质疑、追问的方法,张老师在这里做的很好,通过“正方体增加了,看到的面不应该更多了吗”等问题,激起学生认识矛盾,这样通过讨论——推敲——印证的过程,空间观念会真正在孩子的脑海里逐渐形成起来。
《数一数》教学设计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分析
北师大版《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整理房间》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及反思
《读数和写数》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认数(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幻灯片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西师版数学《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加法》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
《比大小》教学设计
《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案例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可爱的校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9加几》教学设计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案例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案
《8、7、6加几》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