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5 收藏
再次领略了名师的风采,颇受裨益。数学课其实能上的很轻松,把主动权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最后得出规律。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建模的重要性,也感受到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引领者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下面谈几点我的想法:
1.注重细节,彰显大家风范。
当有个孩子展示自己的答案时,下面的学生忍不住说他错了曹老师马上抓住这点说:“你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但是要听听别人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要我们有收获,都应该对他进行鼓励……”。我呢,课堂上也注意到这点,可是收不到好的效果,往往只是让学生静下来听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今天曹老师,换种说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管怎么样,别人就是错,可能也有值得学习的方。这教育孩子们,不仅要学会尊重他人,更要懂得你是可以向每一个人学习的。
2.循循善诱,耐心讲解。
很多学生都很纠结在为什么要“+1”。此时,曹老师不急于揭开谜底。而是出示了一幅主题图(如下图)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此时此刻,我想曹老师会引导学生去观察这些数据,可是并没有。而是让学生说说“只要怎么排,就有什么规律”,最后引导到“两个东西中间夹一个东西的规律”。现在问题来了,曹老师问:“为什么外面的东西会比里面的多一个呢?”学生回答了几个,之后魏老师是这样安排的:
师:在一年级的时候你是怎么看出来三角形比圆多1的?
曹老师让学生回忆回来这是通过 “一一对应”的思想实现的。那么,这里的“+1”也是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到最后一棵树没有对了,所以就得出要“+1”。最后曹老师又提了一个问题“这里是谁夹谁?,谁比谁多1?”。这时,本堂课的模型就出来了:谁夹谁,谁比谁多1。因此,这堂课的难点也就突破了。
3.乘胜追击。
曹老师马上出示“20米的路,每5米种一棵,两端都不栽,要栽几棵树?” 让学生自己解决是“谁夹谁?”学生很快明白了,这是“路夹树”,因此,结果也就出来了。那么不管是两端都种,还是两端都不种,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学生在“谁夹谁”的模型建立下,很快就能做出正确的解法。这点,我在上课的时候,还真没注意到,学习了。
最后,用魏老师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我们应该给孩子们留下这样的数学素质:
“逻辑的思考,合理的推理,一定的抽象和概括,从小处着手建模型,慢慢地抽象到数学问题,再由数学问题演变应用到生活当中,这就是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这堂课,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只有通过观摩她的课,你才会学到你自己想要的东西。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成语
数学脑筋急转弯:组合数字
数学脑筋急转弯:时针和分针重合
数学脑筋急转弯:裁缝剪呢料
数学脑筋急转弯:看棒球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渡船
数学脑筋急转弯:切西瓜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熨烫衣服
数学脑筋急转弯:小朋友游泳
数学脑筋急转弯:汤姆过生日
数学脑筋急转弯:砸玻璃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馒头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四减一等于五
数学脑筋急转弯:宴会握手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帽子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买鱼
数学脑筋急转弯:丢钱
数学脑筋急转弯:夜黑风高的晚上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水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超人俯地挺身
数学脑筋急转弯:倒拔垂杨柳
数学脑筋急转弯:手指受伤
数学脑筋急转弯:富豪的东西
数学脑筋急转弯:5比0大和0比2大
数学脑筋急转弯:影子
数学脑筋急转弯:舔冰棒
数学脑筋急转弯:什么蛋不能吃
数学脑筋急转弯:烟鬼抽烟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