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2
收藏
我区今天举行数学基本功比赛之练习课的比赛,今天观摩了11节课,感受颇多。
本次赛课的主题是练习课,其实,练习课还是不太好上的,很多老师要么不放心学生,像上新课一样重新讲授知识点,忽略学生的学情,要么上成了习题课,一道又一道的习题,大量的题海战术。这样的课显然是索然无味的,学生也打不起精神来。那么,如何让练习课上的有质量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今天参与赛课老师的做法及常老师的点评能给予我们很多思考:
一、开展前测,把握学情
无论是新授课和练习课,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练习课,前测更为重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学清,掌握了学生困难的或者易错的地方,才能确定本节课的立意何在,在课堂上直击学生的难点和痛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二、精心设计,提高练习深度
练习课不是平铺直叙的把学过的知识回忆一遍,也不是用题海战术的方法机械性的去进行模仿和记忆,而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在设计教学时,要从一个点出发,设计要有冲突,有新意。
当然,只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尤其是教学的引导语和评价语,要起到跟进、评价和引领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切记不能使用师生问答式的方式授课,而应使用启发式的语言引领学生向深层次的思考迈进。对于回忆性的知识要采用快节奏,重点的地方要有慢镜头。有的时候可以采用踢皮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表达,如谁听懂了,再来说一说?或者采用打篮球的方法,让多个学生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来。
还有,在练习课中,一定要有总结,有深化。如总结方法,分割法,添补法,假设法,逆推法,列举法,转化法等,再如,对于易错点,要有总结,如审题方面,计算方面等如何规避。
最后,教师要向学生学习,学习儿童的思维,学习儿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利用自己的引导,点亮儿童的方法,进行提升和深化。
那么如何做到以上这些呢?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观察,研究儿童,把握学情
二、研读教材和教参、课标,把握教材意图
三、基于情景开展教学,进行直观化的设计
四、勤于反思,并记录
五、针对一个点或者一个片段,开展研究
六、总结提炼并改进
数学知识点: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及坐标表示
初中数学基本定理(2)
17年中考数学辅助线规律(8)
17年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的策略
17年中考数学辅助线规律(1)
数学知识点:—平面解析几何
高考数学知识点:动点的轨迹方程
17年中考数学辅助线规律(7)
高考数学知识点:《集合的基本运算》总结
数学知识点:概率的基本性质(互斥事件、对立事件)
高考数学知识点:空间共线向量
让初中数学成绩更加突出
《解决多余条件问题》的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基本定理(6)
17年中考数学辅助线规律(4)
教你考好数学的“绝招”
小学数学口算题练习题:两位数的加减法口算练习题
高考数学知识点:正切、余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初中数学基本定理(8)
初中数学基本定理(4)
小学数学口算题练习题:6以内的乘法口诀练习题
高考数学知识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7年中考数学辅助线规律(5)
17年中考数学辅助线规律(2)
数学知识点:抛物线的性质(顶点、范围、对称性、离心率)
17年中考数学辅助线规律(10)
高考数学知识点:函数的极值与导数的关系
17年中考数学辅助线规律(6)
如何快速掌握高考数学知识点?
小学数学口算题练习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口算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