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0
收藏
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
一、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42-43页例1、例2
二、 准备
多媒体课件:姓名笔划数统计表每人一张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平均数作为统计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常用的一种特征数,教材中所介绍的是一堂求算术平均数的课,从基础知识来看,一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二是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前者属于数学思想,后者属于数学方法,对于本课我从统计的角度出发,在考虑这节课教什么的问题时,根据教材特点把教学目标定位为:重点教学平均数的意义。其次才是求平均数的方法。在考虑怎么教的问题时,首先从学生方面考虑,因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再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刻感悟平均数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思考、交流等数学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平均数的特征,并且会运用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探索平均数的求得方法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感受计算方法与策略的巧妙,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的姓名,谁愿意把自己的姓名向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高声的介绍自己的姓名)
师:谁又能知道老师的姓名呢?
学生说一说后,出示自己的姓名
师:能完成这表格吗?(学生数一数
完成表格)
姓名 肖宇涵 笔画数 23
师:能否把你自己的姓名与笔画数也制成这样的表格,比一比,看看谁制作的最漂亮(学生动手制作表格)
师巡视指导,搜集、选择教学信息,学生完成后作简单交流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概念
师:请观察老师姓名的笔画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1)每个字笔画数的多少?
(2)比多少?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教案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平移和旋转》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后反思一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数,数的组成》教后反思
数学思维训练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调查》教学反思一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锐角和钝角》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口诀求商(一)》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订做校服》教案设计
中考数学复习方法(一模备战)
2016中考数学备考辅导数学问题的学习策略及解决方案
名师的课堂是艺术~~听名师课堂心得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后反思
中考数学一模备考指导要把握好“三课”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练习课》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平移和旋转》复习课导学案
新课程实验中的困惑与思考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如何审题才不易失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质数和合数》说课稿
数学教学的“杂”而不乱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剪一剪》高效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