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文章 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教研文章 浅谈小学数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教研文章 ...

教研文章 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5-28 收藏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对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理解能力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体会。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分数,忽略了在数学学习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当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是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做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认真读题,只根据自己目前学习的内容,看到两个数字直接去加、减、乘或除。这也导致到三年级的时候,遇到需要转换思维的问题,不知从何下手,想问题没有方向性,没有准确性,也没有灵活性。学生写的五花八门,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合乎逻辑的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讲清概念,教会方法

        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无矛盾性。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注重概念教学,讲清每个概念,每个算理。让学生知道问题的本质。还要教会学生有条不紊地说出思考的过程,解题的步骤,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比如教应用题的时候,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求什么,缺什么,怎么解。让学生自主解答,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要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设置问题、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促使人进行思考,不断发散思维,而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究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老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提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索,寓教于乐。提供可以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融入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比如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讲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下,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轴对称图形,归纳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合图形,加深理解。

      数形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方法,能够让小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一个形象具体的数学问题。将数量关系和空间结合起来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在讲解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用图形或者线段来表示,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清晰明了。例如,在学习《周长》这一章节时,如果老师只让学生记公式,那么在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不能读懂题意从而出错。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图形,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本质。

      四、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也将用于实际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不断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说学习《千克、克、吨》这一章时,相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但是可以从学生自身和身边的事物入手,如学生自身的体重是25千克,从而可以很好地引入千克这个单位。

      五、结语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也将用于实际生活。教师要能够常设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小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取相关的场景,通过日常的感知慢慢上升到数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