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反思 《分数的意义》听后感_说课稿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听课反思 《分数的意义...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听课反思 ...

听课反思 《分数的意义》听后感

2019-03-18 收藏

上周听了肖晓玲老师《分数的意义》这节课,让我印象很深刻。肖晓玲老师的语言富有亲和力,课堂很民主,孩子们都很乐学、好学,积极性挺高的。很多听课的老师针对这节课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课,让我们都受益匪浅。

1、保证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动手操作是不是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如果孩子们不经大脑思考就得出了正确的结果,不是通过操作加深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动手操作成了玩儿了,这就没有必要去进行动手操作,也就是这样的操作是无效的。动手操作的技能还是有待提高的。最基本的作图工具人人都应准备齐全,时刻准备着。决不允许作图不用作图工具。这节课小玲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机会,涂一涂,画一画,分一分等,分数的意义在操作中不言而喻。

2、动手操作要学会控制。在备课时都应该预设孩子们操作中的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尽可能的去培养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的想象力,肖老师的课上进行了大部分的动手操作,尤其是让孩子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发现很多的分数时,老师的预设是很好的,但是没考虑到孩子的基础和想象力,殊不知孩子们与自己的预设相差甚远,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就应该让孩子们反复去说,如果孩子们,怎么引导都想不出老师预设的想要的结果,教师可以神秘的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进行示范是很有必要的。

3、在肖老师的这一节课中,视频导入很新颖,引导很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立马有了,所以在创造分数的时候很是顺利,几乎没人遇到困难,我觉得必要的时候,人为的设些障碍(分实物创造分数时,课件出示不平均分,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可以,学生肯定会认为不合理,从而更认定平均分的重要性),这样也是很好的。这样孩子们会对平均分感知深刻。

4、在一节课里过渡语言的设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决定着一节课是不是连贯自然,否则就会让人觉得这个环节到另一环节很突然。

5、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交流的必要性。这句话是对动手操作活动的一个全面的诠释。在创造的过程中,老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能有多种不同的分数的产生,对单位“1”的理解。本节课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不同的分数,再和同桌交流,这是很有必要的,交流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收获,交流是为了打开孩子们思维的源泉。

6、语言组织上很有针对性,小玲老师做的非常好。很多时候,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我们的提问和引导会让孩子们天马行空,课堂调控处于失控状态,这就会让老师不知所措,想想也是,如果没有组织好随口提问,不就是给自己画了一个圈关在里面出不来了吗?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在语言组织上还是要再三思量的,仔细斟酌。

7、最后作总结时,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这样老师才能很清楚的知道孩子们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还要在强调学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