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7
收藏
今天上午听了校级研究课曹老师的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感触很深。
无论是曹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巧妙的课堂构思,还是学生的积极配合,踊跃发言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下午的集体备课中,很多老师都提到了曹老师类似的优点,这里不再多说,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听完这堂课后的一些困惑和想法。
1、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方法,并能主动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首先,我认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教学中,教师所呈现给学生的几道例题:如用18跟栅栏围长方形,有几种围法?订阅3种书籍的不同订法……都需要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一一列举的策略,选择其他方法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这一点曹老师做的比较到位,她通过展示了几位同学的作业情况,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有的答案重复了,有的答案遗漏了,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接着曹老师顺其自然的提到了一一列举法,让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扰后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些。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教孩子如何使用一一列举法?使用一一列举法书上主要是列表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但不实用。一、上课时孩子没有时间去画表格。二、这种方法相对来说不是最方便和最容易让孩子接受的。在教学例2时,订阅3种书籍有几种方法呢?曹老师让孩子放手自己去解决。结果让人惊喜,大部分孩子解决起来毫无困难,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已经想到了用字母或者数字来代替书籍的名字来列举。这种方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动脑思考的结果,不得不让在场听课的老师为之惊叹。看来放手让孩子去做,有时确实能够获得意外的惊喜。听到这里,我不禁要问,既然孩子最易接受用符号来列举的方法,那书上介绍的列表法是否可以不讲或者略讲呢?
3、例3是道关于投镖的问题。标靶上有3种情况,10环,8环和6环。投2次得到的总环数会有几种情况?在这里,曹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了4种情况:一、两次投中的环数相同。二、两次投中的环数不同。三、一次投中一次未投中。四、两次都未投中。我个人认为分为四类不太恰当,应该分成三类较清楚,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完全可以合二为一,其实说的就是两次都投中的情况,只不过在这个前提下再细分为两类而已。这样分类讲起来可能才更加清楚点。
4、投标的结果出现了重复。如8+8=16,10+6=16,这两种情况尽管答案相同,但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讲清楚。为了防止学生的答案写的不清楚,在答时也应建议学生将所有的答案有序排列,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以上是我听完课后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还望批评指正,共同学习!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试题:《统计》
2016年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题:上学期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试题:《组合图形》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认识小数》试题
2016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题(苏教版)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习题
五年级数学试题:《方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的推广》试题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试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试题:《公顷和平方千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3单元综合试卷(2016年)
【学习指导】高一新生数学学法指导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2016年秋期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青岛版)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多位数的读写》练习题:上册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试题:《认识负数》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题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练习题
2016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认识负数》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方向与位置》练习题:第一学期
高一数学必修一对数及对数函数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练习题:第一学期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特征和面积》练习题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统计表》练习题
总结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