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9
收藏
《认识平行》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教材根据现实生活情境,在识别直线相交与不相交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本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探索平行线的画法,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平行线”。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一开始,我以谜语导入,让学生猜一猜无始无终表示什么图形,帮助学生回顾直线的特点——无限长。随后出示三组直线,创设情境,问学生那一组直线会是车子笔直行驶过后留下的痕迹,通过这个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随即给出生活的直线,先让学生找直线,再让学生说说这几组直线的位置关系,紧接着引出互相平行的概念,通过一组填空让学生理解“互相平行”,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认识平行。在学生认识平行之后,先让学生找找教室里的互相平行的线,再自己创造一组平行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平行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互相平行的特点。试验下来,发现孩子的思维还是很灵活的,他们能够根据已有的材料,创造出自己的一组平行线,有的用笔画,有的用笔、尺子摆,有的用纸折,有的在方格纸上画,并且同学们很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和别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学生在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时也乐于思考、方法多种多样。最后我又展示了生活中有平行线条的建筑、模型、工具、食物,既丰富了学生认识平行的概念,为平行这一新知寻得更为广阔的现实背景,又使日常生活经验得以概括和提升,并获得新的数学意义。同时也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到平行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数学从生活中抽象得来,最终也回归生活。
但是,本节课有些细节方面处理的还不太到位,比如没有充分的让学生找找教室里的互相平行的线,另外,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评价语言比较缺乏,使得课堂上气氛略为沉闷,如何让自己变得有亲和力,如何使抽象的数学变得有吸引力,这也是我该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主题。
九年级数学下册毕业班质量检查试题
九年级数学你能证明它们吗同步练习2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考试题3
九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检测题3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五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调研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检测题3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11
九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检测题1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1
九年级数学模拟调研考试题1
九年级数学列代数式检测题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考试题2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同步测试题2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10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13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调研考试试卷
九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检测题4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12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4
九年级数学你能证明它们吗同步练习1
九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检测题2
九年级数学下册5月调研测试试题
九年级数学下册毕业调研考试试题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考试题1
九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1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7
九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检测题3
九年级数学上册学习探究诊断检测试题4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