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实录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实录

2018-12-07 收藏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课堂实录:

(课前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已出示课本2-3页“解决问题”的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刚才上课前,大家都在观察和议论这幅图,你能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1:有很多小朋友,他们玩得很开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有的小朋友在看木偶戏。

生3: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要去买面包”。

生4:看木偶戏的小朋友中有几个想去丢沙包,走开了。而另一部分小朋友又加入进来看木偶戏了。

生5:有12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

……

2、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

师: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木偶戏的情况吧。

(课件出示“木偶戏”主题图)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解决看戏问题。

师: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和同桌交流一下。(师边说边点击出示对话诓“原来有22人在看戏”;“我们去丢沙包吧”;“我们也来看戏了”。)

(学生交流。)

师:看了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吗?

生:我能解决现在有多少人在看戏了。

师:(边点击对话诓边说):你跟小精灵明明的问题一样“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做在本子上。

(学生尝试解题)

师:谁来说说“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生:现在看戏的有29人。

师:有不同答案吗?(生:没有。)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是22-6+13=29(人),因为原来有22人,走掉6人要去掉,又来了13人要加上。

生2:我是22+13-6=29(人),先加上来的13人,再去掉6人。

师:可以吗?(生:可以。)

生3:我是22-6=16(人),16+13=29(人)。

(生:也对的,就是分开来了。)

生4:那么还可以这样:22+13=35(人),35-6=29(人)

(生:我也想到了。)

你能不能把这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协作交流。)附板书:(1)22-6+13=29(人)(2)22+13-6=29(人)

(3)22-6=16(人)

(4)22+13=35(人)

16+13=29(人)35-6=29(人)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对这四种方法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生:第(1)种和第(3)种其实是一样的,第(2)种和第(4)种也是一样的,只是下面两种是分开写的。

师: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这样。(学生在瞬间的思考后都欣喜地表示认同。)

2、解决买面包问题。

师:我们解决了看戏的问题,下面我们该去面包房了。(课件出示面包房的主题图)

师: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小朋友再排队买面包。

师:对呀,可能刚才小朋友玩得有点饿了吧,看他们买面包多有秩序,不济不闹,排队购买,我们平时去超市排队吗?

生:当然排队。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1:面包师傅的面包有可能会不够,因为排队的还有好多小朋友。

生2:面包师傅零钱可能会不够,找不开了。

生3:面包师傅一共做了多少面包?

生4:一个面包要多少钱?

生5:王老师,看到这些面包,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

师:大家的想象非常丰富。可能我们平时会碰到这样的事情。现在,图上出现了这么些信息。(课件出示对话:“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我们买了22个面包。”“我们买了8个面包。”)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生1:面包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卖去22个面包,还剩几个面包?

生2:左边的小朋友和右边的小朋友一共买走了几个面包?

生3:如果知道一个面包的价钱,我还能算出买8个面包多少钱了。

师:当然,你真棒。

生4:面包师傅那里还有多少面包没有买走?

师:这个问题又和小精灵明明的一样了——“还剩多少个?”(课件出示对话?)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思考片刻

师:大家在本子上试试看,该怎么列式计算。

——生尝试解题。

反馈:方法(1)54-8-22=24(个)(2)54-22-8=24(个)

(3)54-8=46(个)(4)54-22=32(个)

46-22=24(个)32-8=24(个)

(5)22+8=30(个)

54-30=24(个)

师:能不能把第(5)种方法也写成一个两步的算式呢?

54–30=24(个)

22+8

(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

生1:把22和8放在30的下面。(生1板书:)

生2:王老师,我和他不一样一点。

54–30=24(个)

228

(生2板书:)

……

师:你们的想法都对,30就是由22+8得来的,你们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创新,老师你们鼓掌。(师生鼓掌)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把30去掉,写成54-22+8呢?

(生:不能,这样答案不一样了。)

师:在数学中我们一般用一种小括号的形式来把这个算式写成两步式题。54-(22+8)=24(个),小括号象两扇门,把22和8这对好朋友关在一起,在计算时,我们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22+8=30,再算54-30=24,这和刚才两位小朋友的意思一模一样,只是在写法上改用了小括号。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巩固小括号的应用。

师: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小括号,你能来算一算吗?

(课件出示算式,一组一组出示。)

25-(5+15)==

25-5+15=

(1)

25-15-9==

25-(15-9)=

(2)

25-10+5==

(25-10)+5=

(3)

……

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1:上面两组用了小括号后,答案不一样,第(3)组两题的结果是一样的。

生2:小括号在前面的话,答案是一样的,小括号在后面结果就不一样。

师:在这三组题中是这样的。

生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

2、拓展编题。

师:前面大家还提到“有12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那么跷跷板那里又会发生些什么呢?请你想象一下,然后再听听你们小组中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学生边思考边小组交流。)

反馈:

生1:我是这样想象的,“原来有12个小朋友再玩跷跷板,有4个小朋友玩累了走了,又来了5个小朋友,请问现在有几个小朋友?”

生2:我能解决他的问题,12-4+5=13(个),现在有13个小朋友。

生3:王老师,我写了个算式请大家猜一猜什么意思,12-(4+5)。

师:哇,你还用到小括号啦!(生3很是得意。)

师:同桌相互猜猜他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猜测非常热烈。)

生:12个人玩跷跷板,一共走掉9人,其中第一次走了4人,第二次走了5人,现在还剩3人。

(大家一致认同。)

师:有可能买面包去了吧。

3、独立作业。

师:今天大家都能积极动脑,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下面,请大家独立完成书本第6页的第1、2小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